往年在内地招生与北大清华大有三足鼎立之势的香港高校,今年却在多省被状元直接放弃。
在云南,文理状元双双舍弃港校而选择内地高校;在甘肃兰州,高考前三均报考了内地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江苏统招提前批次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在批量投档阶段也均未招满。
更多的状元表示,语言、教学方式、文化的差异让他们对香港高校望而却步。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实习生 陈曦
招生“遇冷”,英语成绩成拦路虎
从2011年开始,港校在江苏的招生势头开始与北大清华分庭抗礼,以文科为例,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奖学金班投档线高达文科398分,香港城市大学381分。同年文科类中北大388分,清华397分。港中大完胜北大清华,比北大高出10分,香港城市大学也只比北大低7分。
2012年,港中大奖学金班文科399分,香港城市大学381分,北大394分,清华397分。
2013年,港中大奖学金班文科391分,北大387分,清华392分。
今年,原本平衡的局势被打破了。港中大奖学金文科班和城市大学文科计划爆出“冷门”,在提前批批量投档时,两校均未招满。而北大390分,清华399分,依然坚挺。
港中大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否认了“没有招满”的说法,她表示,今年提前批批量投档时缺额的一人为“免学费奖学金”,目前已经在理科普通类计划中补足,同时扩招一人,港中大今年在江苏实际录取20人,比计划增加一人。王淑英说,免学费奖学金的计划要求英语成绩达103分及以上,而今年高分考生的英语成绩普遍不高,所以出现缺额。
香港城市大学今年在江苏只招到10人,却缺额4人,出现在文科。该校上海联络处招办包老师说,英语恐怕也是“硬伤”。
多地状元放弃港校投奔北大清华
港校在“状元”中的吸引力曾经一度令北大清华望尘莫及。仅以北京为例,2005年之后的7年间,北京文理状元一共有17位,其中11位选择去港校就读。
如果说英语成为今年港校在江苏招生的拦路虎,那么放眼全国,港校在云南、甘肃遭到状元的冷遇,更值得玩味。
港大从2006年起在云南招生,至2012年7年间,除2010年外,6年都有云南状元投奔港大。
2013年,港大在滇首度遇冷,两位状元虽露面香港大学面试现场,但最终都没有选择港大。今年是港大来滇招生第9年,但云南省今年两位文理科状元赵浩宇和周权都没有考虑港大,甚至连面试都没有参加。
港校在西部省份遭到的“冷遇”,在东部沿海地区也再次上演。港校在上海的录取人数已连降三年,今年港校在沪共录取了89人,总人数较去年有明显减少。
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处长梁慧儿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今年的报考人数为3900多人,而去年为4800人左右。此外,报考岭南大学和理工大学的人数也减少了10%至15%。
而与之相反的是,今年全国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27万。
担忧
语言不通
难以融入当地文化
对于状元们来说,之所以不选择港校,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和两地较大差异的教学模式。
“港大、港中大以前都到学校做过宣讲,港校的教学模式跟内地很不同,而我对英语不太有自信。”南京2014年高考文科状元、南师附中女生居田说。
连云港理科状元伏贵荣也有此担忧,“我的英语没有好到可以与人自由交流的程度,看港校的介绍,觉得全英文授课未必适合我。”
扬州文科状元王宇澄的母亲则认为,“孩子从小在内地长大,适应内地教学环境,去香港挑战太大,而且港校的费用太高。”
状元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生物学博士的三年级学生于淼曾经做过两个学期本科生的助教,“港校使用的教材通常都是英文原版教材,动辄近千页。而香港本地生高中的物理、生物教材就是英语的,所以没有障碍,而内地生一般第一年什么专业名词都不会,很吃力。”
放低身段,提前锁定尖子生
内地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
2012年开始,江苏陆续有状元被港校“抢走”,2012年有5人,2013年有2人。
但是,更多的高分考生投奔北大清华。
这得益于北大清华逐渐放低的身段。其实,北大清华的尖子生争夺战在高考前一年就开始。
近年来,清华大学每逢暑假会举行全国优秀高中学子夏令营,通过院士讲座、学科测试、团队文娱活动增进学校和学生的相互理解。今年南通理科状元张冉,去年夏天,就曾参与清华的夏令营,张爸爸说,“那次活动中,孩子表现很好,我们也觉得能上清华就很不错了,后来学校就安排学生跟她联系,一直到高考前,还给孩子发短信,鼓励她考出好成绩。”高考前,张冉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获得领军计划优录资格。“既然已经跟清华签协议了,就要遵守承诺,再没考虑过其他学校。”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大部分状元高考前已经获得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优录资格,被提前锁定。
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与港校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港校的优势开始变得不明显。云南文科状元赵浩宇说,香港大学比起内地顶尖大学,优势是国际化程度高,平台更开放,但这一优势随着内地高校国际化提速,其吸引力正在降低。现在内地到国外,也有更多的渠道,高中申请国外大学、国际班等,都使得香港的“跳板”作用不再明显,如果可以直接到国外上学,何必要在香港缓一程呢?现代快报记者从北大、清华获悉,本科出国交换的比例已经能覆盖三分之一的学生。
在港科大进修了三年的于淼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导师的原因,自己当初也很有可能去北大清华,“香港的导师水平一般都蛮高的,基本都是北美名校博士博后或者发表过几篇顶尖论文。选学校最先看排名,这两年亚洲大学排名中,北大清华已经越来越好。奖学金方面,虽然香港会给状元提供全额奖学金,但这里的生活费等费用很高。近几年,内地高校为了吸引状元,也能提供不错的奖学金。”
在《泰晤士报》今年发布的亚洲大学百强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共有18所高校入围,比去年增加3所,北大清华分列第5、6位。香港有6所高校入围,港大位于第3位,港科大位于第9位。
即便是导师问题,内地高校也在逐步改善,“靠优惠政策吸引到更多人才后,港校与北大清华的科研实力也越来越接近。”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