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兴趣选专业,说明考生更理性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仲伟俊教授表示,现在不少考生更多地考虑兴趣而不是只看专业热不热,这是好的态势,反映出考生在做更理性的选择。“热不热是相对的,所谓热门专业选的人多了,最后就业也会有问题。”他认为,不应该只追求一时的热门。
他还表示,任何专业,只要高校设置的,都是有社会需求的,要考虑长远的专业发展态势。以医学专业为例,可能前阶段出现的一些医患矛盾,让一些家长担心孩子选择这个职业是否会出现问题,但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问题。医生的职业非常重要,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健康。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父母,给了一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23万元后,成功将孩子“运作”到某名牌大学。不料,4年后孩子上完学,他们才得知孩子不仅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连正规的学籍也没有。近日,盐城市阜宁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判决中间人返还所收取的23万元。
通讯员 滕海军 洪成宁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花了23万元上名校,4年后发现上的是成教班
冯明明今年23岁,是浙江人。2009年高考,他发挥失常,无缘本科院校。
冯明明的父母听朋友说起认识一位有能力的外地人,他已连续多年帮落榜学生运作到名牌大学。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和王成、李敏夫妇见了面。王成表示,自己跟许多高校的招生特派员很熟,弄个名额不是问题。
冯明明想去西南大学,王成、李敏夫妇当即拍板,但是要23万元的活动经费。
2009年7月,冯明明的父母先支付给王成、李敏夫妇10万元。两人打了一张借条,还写下承诺:办理冯明明上西南大学之款,还差壹拾叁万元整,等网上录取后一次性给付,如没有录取,款如数退还。
不久,剩余的13万元也分批打给了王成。因为一直看不到儿子被录取的信息,冯明明的父母不断催促。“有环节出了问题,西南大学去不了。”一个月后,王成说,再找人活动一下,应该可以上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也出状况了,现在只能去华中一所名校。”到了10月,王成又给冯明明的父母口头承诺。
原来,王成通过熟人,将冯明明弄到华中某名校成教班读书。他允诺冯明明一家,说进校先读,再想办法转成普通本科。之后,王成还给冯明明发了一份自己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当年秋天,冯明明到这所名校报到,学费交给王成的熟人。“上课很松散,有时候期末考试也不用考。”这4年中,冯明明有时也感到情况不对,但联系王成夫妇,两人都说“很快就会转到普本了”。最后一年时,王成夫妇还告诉冯明明的父母,“都打点好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有,跟普通本科的一样。”
2013年毕业时,冯明明才发现,自己没有学籍,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之类更无从谈起。
法院判决中间人返还23万
冯家人再联系王成夫妇,对方不接电话。他们打听到,王成夫妇的老家在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
2014年初,冯明明将王成夫妇告了,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23万元。阜宁县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的委托行为应认定为无效行为,王成夫妇所收取的23万元应当返还。(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莫名“被录取”,先上网查真伪
主审法官说,遇到所谓的高校招生“特派员”,家长和学生都要留个心眼,仔细核对,至少要查看对方的工作证件、学校招生办的委托书等,还可以在网上查询核对,与招生办等直接联系核对。有条件的也可到学校实地考察。
此外,对于所谓“招生代理人”或“招生特派员”拿给的录取通知书或是莫名收到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时,首先要上网查询,核对真伪,如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咨询,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