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机蔬菜的价格究竟有多高?“至少比普通蔬菜每斤贵三四倍!”一直参与南京民间有机食品推广的80后小李说。2014年4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经过本轮修订,中国的有机产品监管制度堪称最为严格。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严格的标准自然会再次推高有机蔬菜的价格,一斤有机鸡毛菜已经卖到了24元,有机蔬菜已然成了“富贵菜”。 现代快报记者 吕珂
3问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到底有多贵?
比菜场价贵三四倍
平均一个家庭蔬菜支出55.4元
记者在德基负一楼的BHG超市有机蔬菜柜台看到,一节冷柜中陈列着十几种有机净菜,价格都在每斤20元上下。一款贴有有机认证标识的苋菜,标价为每斤19.6元,餐桌上常见的鸡毛菜,则高达每斤24元。而在普通菜市场,苋菜的价格每斤约为3.5元,而有机鸡毛菜的这个价格在菜市场可以买到6斤左右的普通鸡毛菜。记者算了一下,这两种蔬菜的售价比菜场和正常超市,一个贵了4倍多,一个贵了约3倍。
这么昂贵的有机蔬菜好卖吗?“不好卖!太贵了!?”BHG超市促销员显得有点沮丧,卖不掉的蔬菜最终只能做损耗处理。记者随机采访了五位顾客,无一例外地表示,对这么贵的蔬菜“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南京另一家颇有名气的有机食品连锁专营店。该店所有有机蔬菜的价格都是每斤18元钱,并按照每份半斤包装好出售。此外该店还有各种包月的有机蔬菜套餐。其中最便宜的套餐价格为388元,可以为一个三口之家提供每周一次的配送服务,每次8种不低于6斤的有机净菜。这样平均每种净菜的价格约为每斤15元。如果按照这个最便宜的套餐计算,一个家庭一天光蔬菜的支出就是55.4元,一个月1662元,这个支出比例远远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出第一家店至今,全市十几家门店销售平平,目前仍未实现盈利。
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规模要适度
有机靠“慢功”
据了解,在欧美,普通蔬菜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5美元,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每公斤6-7美元,高出大约30%-50%。而在中国,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的价格差距则普遍为3-4倍。不可否认,昂贵的价格是阻挡有机蔬菜走向百姓餐桌的主要障碍之一。
“大规模的地块不适合进行有机生产。”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表示,有机农业的生产单元需要适度的规模,从管理成本、经营效益和尽量符合有机规范角度看,种植蔬菜500亩就是一个坎儿。当有机种植的面积过大时,发生病虫害的风险也会放大,一旦病虫害蔓延起来,根本无法按有机种植的操作方法来对付和控制虫害;而且,也难以做到完全按照有机种植规范来管理。有机蔬菜的产量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南京民间有机食品组织“农夫市集”的一些参与者表示,有机蔬菜短期内仍然不可能进入大众超市,距离老百姓的餐桌还有点远。因为做有机产品是个慢功夫,而“慢”恰恰是有机农业的一大特质。禁用化肥,果蔬成熟慢;禁用化学农药,杂草、害虫和病害除得慢,基本上全部靠人工或物理方法,还要请农民做田间管理,人力成本因此激增;而慢,也导致有机农业产量没有保证。此外,种植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单是一年中蔬菜的种植排期,就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经验积累才能大概掌握这一规律。而与平价蔬菜的丰富性相比,几乎无法反季节种植的有机蔬菜是无法比拟的。
凭什么保证是有机?
有机认证标志淘宝有售!
消除信任危机成难题
除了昂贵的价格,大众消费市场的瓶颈仍在于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机制。就外观来说,很难分辨白菜是否为有机蔬菜,也没有任何科学仪器能加以区分,由谁来对“有机”进行认定?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是国内专业从事有机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认证机构之一。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需要很长的周期,首先土地的转换期就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等到种植土壤的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才能对土地种植的蔬菜进行检测和认证,在同一个地块上,种植的每一种产品都要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发给认证标志。今年4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有机蔬菜将一年一检测改为一茬一检测。从监管上来讲,对提升有机蔬菜的质量提高了标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加大了有机蔬菜生产企业的成本支出,每一百亩土地上认证和检测的成本将达到3万元左右。
尽管有如此严格的认证程序,但依然不能打消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质疑——认证的标志甚至淘宝也有售!对此,认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一品一码”,是新规的一项重要改进:有机食品在销售时不但需要有机标志,还要有与其唯一对应的有机编码,可以追溯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而且有机标志要按量核发。目前针对有机标志造假的行为,他们采取了二维码标识,手机扫过,就可以看到产品的产地等详细信息。
市民
说
尝试有机“微模式”
从两年前开始,小君夫妇家吃的蔬菜都是来自南京位于浦口区的一处小规模的蔬菜自种基地,尽管只有区区三五亩地,但四年来,这片土地却为南京市30个家庭提供了每周食用的足量新鲜蔬菜。每个月300元的费用,每周自己取菜一次,至少有七八种,分量足够两人吃。
赵半农是这片“自家菜园”的发起人。“我们的菜园做的只是一种消费模式,而不是一种经营模式,所以不提供配,也不送,只能做到分。就是说菜地里收什么菜,就给大家分什么菜,但保证每次有七八个品种,最低至少10斤。分好菜则需要大家来各自取回。”赵半农告诉记者,菜园的种植环节主要依靠3个长期雇用的农民来做,偶尔也会雇用一些短工,参与的家庭则轮流承担从地头取菜分派的任务来提升大家的参与意识。这种操作模式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目前有30个南京家庭参与其中。
“我们不打算再扩大规模,也没打算盈利,只是让自己吃得更安心一些。我们的蔬菜也不打算做昂贵的有机认证,但我们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是按照有机作物的要求来做的。我经营的只是一种理想。人工成本非常高,就算付得出每天一两百元的费用,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人。”
此外,净菜环节、配送环节都是难以解决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完成,成本支出自然也会随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