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版:高招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常州大学
“跟进”学生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场体验

  许爱峰,常州大学机械学院学生、“微电影高手”。随着校内外“片约”不断增多,许爱峰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带着项目入驻了常州大学“常青藤”大学生创业社区。“在社区,不仅有资金、场地等硬件优势,学校还为我们构建了‘协同创业’服务模式。比如开设‘创业诊所’,提供同行、朋辈和专家的综合智慧;与常州爱荷华公共关系公司‘协同’打造创业经验信息交流分享平台等。”

  “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学校开设了9门创业课程和10余门公共选修课。”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告诉记者,如今,学校已经投入500多万元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伙伴项目计划—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及平台。“2010年开始,学校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从每年3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各学院还会配以相应的资金补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常州大学实施“跟进式教育”的一个缩影。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教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也在发生着转变。“跟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学生的变化互动共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目前,常州大学已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6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4项省级及以上高等教学成果奖。

  每年新生一入学,常州大学的“学长们”也会随之“上岗”。新生还没到,贾贺学长就已经着手准备文稿,把自己“过来人”的切身体验告诉他们,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大学生活。

  “长期以来,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较多采用灌输式,而在今天,强迫命令反会挫伤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州大学团委书记牟静告诉记者,学长用平等身份关注新生成长,将管理模式从单向灌输型向学生之间互动渗透、互动交流型转变。

  常州大学鼓励学生的“逆反”精神和“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邵辉教授介绍,学校创设了“五元”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顿悟瞬间→建立自信心与新的目标”不断促进人才“成长”的“五元”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认知、理解、判断和行为能力,并荣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王少卿,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学生,一直对石油炼制有着浓厚兴趣。然而石油炼制车间对安全要求高,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员根本无法进入车间实习。如何让学生不进入车间便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常州大学在校内建起了3D仿真实训中心,坐在教室里,学生仿佛置身车间,从行走路线,到阀门开闭、用对讲机与班长沟通,再到紧急状况处理,实训系统一应俱全。

  把“跟进”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关注整个育人环节,常州大学上下达成共识,“学生思想走向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校还根据学生爱好建起了大学生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中心不仅包含智能车、智能机器人等项目,还有陶瓷制作车间,让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实现有机融合”,常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徐守坤介绍。

  “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学校会举办一些小比赛,如奇思妙想比赛、无动力小船比赛、创新思维大赛、鸡蛋从几楼往下摔不会坏……”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的王莉同学告诉记者,这种比赛集乐趣和思考为一体,一下子便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同时,学校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并扶持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创设“同伴教育”和“朋辈咨询”新机制。充分考虑学生道德状况存在的差异性,采取了“跟进式”道德讲堂融入模式,积极主导并参与常州市“道德讲堂”系列活动。“道德讲堂进常大”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主动参与,使学校成为创建文明城市、创新发展的表率。

  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介绍,学校成立的兼具收藏、教育、研究功能的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首批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成了学生了解常州、学习常州地方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跟进”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2年12月,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揭牌成立,标志着常州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该学院采用小班化、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淘汰机制,着力于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校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称为常州大学的教育改革“特区”。以华罗庚学院为中心,常州大学正将交流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方式覆盖至全校。

  举办“常州大学高层论坛”,邀请知名人士到常大与学子畅谈成才成功之路;高年级学生与新生良性互动的“学长制”;推出“百团行动计划”和“平台共建计划”,积极争取企业把研发平台和产品服务平台建在常州大学,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多年来,常州大学的就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人次和等级不断提升,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等。

  通讯员 包海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