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高房价时代,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在延续,也在改变
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
  叶甫纳《一间有想法的房间》
  王卫《私人空间》
  窦卜《一房子欲望》

  1928年,作家伍尔夫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她认为,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是她精神的栖所,是所有灵感得以显影的暗房。

  城市化,是当今中国绕不过去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大多数人都希望在其中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然而,这种朴素的愿望却大多落空——房价高涨的时代,大部分人不得不屈就于“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

  今年6月底,文学杂志《鲤》策划了“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的选题,让一些写字人来谈谈自己居住的空间;同时,30名艺术家就这个话题进行艺术创作,在北京798艺术区进行了一场同名展览。

  不管对于作家、艺术家还是忙碌于城市中的普通人来说,抛开伍尔夫演讲中的女权主义,会发现,在近百年时间后,人们对于私密空间的需求,在延续,也在改变。

  

  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王颖菲 贾磊

  人

  “过客”

  12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21人

  冯琳(化名)今年22岁,6月,她从大学毕业了。在江苏南京新街口大洋百货附近的这处“租床公寓”里,她已经生活了一周。

  这是一间120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有21名租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互不相识,但也会凑在客厅一起看《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客厅是公共空间,就像是窗外的城市。

  冯琳只是偶尔在客厅里逗留,大多数时候,她喜欢窝在自己的床上,看书,听音乐,或者发呆。这个私密空间不大,长2米,宽1.2米。

  冯琳的家乡在江西,她靠着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才艰难地读完大学,而且,因为专业是设计,她毕业好久才找到工作。如今,要在这家广告公司站住脚,她一天就得加班6个小时。每天晚上9点下班,要是有任务,12点也有可能。”冯琳的语速很慢,略带口音,说话时总是低着头,语气里满是小心翼翼。

  “单位就在附近,新街口附近一个月500元,也就只能租张床。”

  其实,刚刚毕业的时候,冯琳也是对居住有过梦想的,这个梦想的形状来自于热播的美剧或者韩剧,“就算是租,也要租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床上铺着羽毛一样的被子,窗台上摆放着一盆绿色的植物,拉开衣柜,里面挂着各种衣服,台灯一定要美式的,黑色的金属质感……”

  然而,这种梦想很快就被现实挤破了。

  “我现在的工资是2000元,转正后能有3000多,扣除吃饭、买衣服以及其他的花销,能够留在租房子上面的,最多只有500元。”冯琳算了一笔账,“500元,我只能在江宁找一个房间或者在新街口找一张床。”

  在计算了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成本之后,冯琳选择了后者。如今,她没有台灯,衣服被塞在一个旅行箱里,值钱的东西随身携带,或者是睡觉时塞在枕头下面,床上的被子还算干净,但因为工作忙,冯琳也没有太多精力整理,它们经常被裹成一团,扔在角落。

  冯琳说,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同住的人形形色色,而且流动性大,经常“一天不见,就换了室友”。“大家没什么共同语言,都有点儿互相戒备。”冯琳说。

  冯琳的床头摆放着书籍,其中有公务员考试的习题,也有励志的心灵鸡汤,只是冯琳没有多少时间去读,晚上,她没看一会书,就有人嚷嚷着关灯了,白天休息时,进进出出的陌生人让这个女孩觉得自己“正身处火车站的候车厅”。

  这样的生活让冯琳觉得苦不堪言,这多少让她萌生了离开这座城市的念头,但很快,她就摒弃了“过客”的念头。

  “等过一段时间,就换个地方,哪怕远一点,贵一点也行,我得再努力努力。”冯琳说,她的很多同学都跟她一样,家在外地,想留在南京,目前,只能蜗居在这样的房间里。

  “无数人就是从这样的环境里起步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的。”

  “错位”

  女友骂他,租的房子不是家

  尽管居住的条件就像是“冯琳梦想中的房间”,但吕伟一点儿也不高兴。这完全源自他刚刚打完的这通电话,电话里,正在外地办离职手续的女友催促他,赶紧在南京买套房。

  这不是第一次因为房子争吵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甚至成为了禁忌。“有一次周末,她问我在哪,我说在家,她马上就吼了起来,那是宿舍!不是家。”吕伟点了一支烟,一口抽掉了三分之一。

  吕伟是河北人,南京是他工作的第二个城市,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在一家企业的企划部工作,一年能有10万年薪。到现在,他在南京已经呆了两年多,换了两处住所,都是租的。

  “一开始,没想在这个城市留下来,等到想要留下来,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吕伟面露苦笑。

  租住的条件并不差,这是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位于鼓楼附近,楼房的外立面看起来是老了些,但推开门,能看到吕伟的匠心独具。

  门口的鞋柜是从宜家搬来的,上面摆放着同事从香港带来的装饰品,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仿制的《向日葵》,灿烂的橙色和黄色让整个儿房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茶几也是新的,这同样来自吕伟的精心挑选。

  “我换了茶几,换了灯,又买来了鞋柜、衣架,给沙发换了罩子。”吕伟伸着指头数着,“本来还想在墙上加装一些书架的,但因为要钻眼打膨胀螺丝太麻烦,就没有换。”

  这些装饰,花了吕伟近一万元钱,这差不多是多付了5个月的房租,为此,女朋友没少在电话里数落他,每当这个时候,吕伟总是挠挠头,“自己住就要舒服一点儿啊。”

  吕伟的女友不理解,“又不是你家,不过是个宿舍而已,你又何必多花这些冤枉钱!”

  如果从字面上看的话,这确实是“冤枉钱”,如果再搬家的话,这些家具不会被搬走,而一些装饰品,也早就旧了。

  “其实我就是有些错位,明明这房子不是我的,我却愿意去收拾。”吕伟说,许多人有他这样的错位感,因为即便是租来的房子,也能带来安全感。“虽然这种安全感是暂时的,但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我的隐私,没有处在别人的目光当中。”

  当然,如今的吕伟不得不买房子了,他对于租房的态度不足以说服女友及父母,在传统的观念里,只有真正属于他的,才叫家。“现在已经买了一处期房,可明年才交付,真到了自己家的时候,没准就没钱折腾了,一个月得还好几千贷款。”吕伟说。

  “长租”

  只租不买,好友说她太幼稚

  在童恬(化名)看来,自己的做法似乎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长租”确实是她左思右想后最终决定的“最佳方案”。

  刚工作没两年,童恬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买房,租着过。她的理由是,划算。

  “给你算笔账。”童恬目前住的这套房子位于百家湖附近,150平方米,市场价近300万元,精装修,一个月租金3500元。她之前在市内买了套35平方米的老房子,即使卖了,最多能抵个首付。”

  之前刚从南通来到南京安定下来,童恬就给自己买了这处房子,作为未来的嫁妆。

  去年初,男友从徐州来到南京和童恬一起生活,两人没多久就着手婚事。当时,男友已经在单位附近看好一处100平方米的房子。这样,男友每个月就得背上近八千元的房贷,等还完,差不多要多付150多万元。“我虽然‘拥有’了一套房,可生活质量就整个下降了。”想着可以预见的还贷压力,最后,她和男友说好,“租房不买房。”因为房子大,还能将自己身体不好的父母接来南京一起生活。

  不过,这一过于“特立独行”的决定,却遭遇了童恬周围朋友前所未有的一致反对。

  “他们都说我傻、幼稚。”童恬说,她一个人在外打拼多年,并不是“不面对现实”,而是不希望为了面子,磨掉了感情。“睡觉不过半张床,所谓‘家’,不就是和爱的人生活的地方么。”因为两人都热爱旅游,省下来的钱,他们已经订好计划,每年去一趟国内城市,两年跑一趟国外。

  等两人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就回乡下去。“我们老家都有小楼,随便在谁家,把院子改造成小花园,挖个小鱼池,放上摇椅、茶具,比城市里的独栋别墅‘土豪’多了。”

  空间

  本质

  不属于自己的房间,艺术家和作家怎么看?

  在一般的观念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带来的安全感远远要大于租房。于是,时间的流转中,家的外延成了房子,房子也有个别名——不动产。

  不过,当大多数普通人纠结于“租还是买”时,作家和艺术家正试图透过现象,探究人与房间的本质关系。

  6月底,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一个名为“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展览,包括陈昕鹏、董大为、窦卜等在内的艺术家们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董大为的作品《K的助手的房间》是装置艺术,一个不大的空间内,被几个不规则的家具填得满满当当。

  杨健的作品是一张工作室照片,宣布“从2014年6月1日至未来的几年内我将不再有独立的工作室”。

  史金淞最实在,他把工作室里两个8m×3m的钢化玻璃柜旧作,改造成等待朋友借宿的冷气精舍,并广而告之。有评论家称“这个反转不是出于助人为乐,而是自由的必须,在看守与囚徒之间行走自如。”

  与此同时,文学杂志《鲤》也做了同一主题的内容,与展览呼应。《鲤》杂志的文字策划总监周嘉宁是个在上海租房住的青年作家,她周围的作家朋友有好多也在外租房。高昂的房价是他们选择租房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这个主题被布置下去的时候,“不属于自己的房间”很快被理解为“租住的房间”。

  编剧史航竟然也是租房一族。在北京20多年,不买房不买车,先住在中戏宿舍,后来借宿在朋友家里,月租从300元一路涨到8000元,史航说,他坚守托尔斯泰的那句话——人生前和死后占有的土地应该差不多——拥有太多不动产是可耻的事。

  作家同艺术家也许更能参透当年伍尔夫的本意,因为他们与伍尔夫一样,工作即是创作。

  “创作者大概对他自己所处的空间,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敏感。因为这个空间要用于创作和思考,所以必须要感到自由,同时又能提供封闭的隐秘性,相互之间可以建立一种信赖的感情,能够在其中完全放松下来——或者时刻处于创作的紧张中。”

  于是,有人说,人与房间的本质就是,人需要这样的私密空间,又不想被幽闭。

  数字

  “南京约有135473套出租房,正在出租”

  昨天,在南京最大的租房网站“365”上面,能看到这样的数字,“南京约有135473套出租房正在出租,今日新增个人出租房源716套”。

  已经租出去的房间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没有一间自己房屋的人数,更是远大于此。

  大学宿舍中的学生,建筑工地板房中的工人,安德门立交桥下宿于地上的人,都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屋。

  “对于南京来说,我只是过客,我也没有必要把青春献给它。”在新街口一家销售公司工作的小吴摊了摊双手,“这个城市安全感的代价太高,我付不起。”

  实际上,中国人对于房子的需求远大于国外,但目前的高房价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租房带来的安全感远远不如买房,这源自没有合适的房屋。

  “出租的房屋,应该政府提供的,不一定非得是廉价的,但至少是可以长久租用的,这样,即便是租房,也是一处属于自己的房间。”小吴说,政府不妨学一下香港与新加坡的“公屋制度”。

  未来

  外国人,如何看待买房和租房?

  尽管还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按照国外的发展轨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

  资料显示,在和中国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有一幢自己的房子同样是大多数人的毕生追求。然而,日本租房的人还是多于买房的人,其主要原因却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高房价。

  曾在日本留学了四年的南通人小陆告诉记者,日本人买房子很慎重,通常是货比三家,有人甚至看房子看了好几年还无法定下来。这是因为日本人一般一辈子就买一处房子,一旦买下房子后又发现自己不满意之处,就像走进婚姻一样,后悔也来不及了。此外,买房子就算从银行贷款,自己也要交几百万日元的首付和手续费,这对工作数年的年轻人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的。日本年轻人就算买房也不会伸手向父母要钱,这首先是一种习惯,同时还因为接受父母的资金要交“赠与税”,还不如自力更生。

  在德国买房子其实并不贵。根据德国土地建设银行的一项调查,德国一个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如果要购买住房,每个月供房子只需要花掉其收入的1/5。然而,在德国,大部分人选择租房。拥有健全的租房市场和较高的租房居住条件是德国人可以放心一辈子租房住的主要原因。

  家住温哥华的32岁南京姑娘安娜介绍,加拿大大多数城市对出租房屋有严格限制。温哥华曾通过一条新法规,规定房主有权将自己的车库出租给房客作为住房,前提是必须改建并增加单独的厨卫等设施,具备完善水、电、暖气供应,还必须有独立出入的门户。为满足这些要求,许多房主不得不花很多钱特意改建自己的房屋,以满足出租的“门槛”。

  专家

  社会越多元

  对房子的态度越多元

  在南航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邱建新看来,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是目前产生不同购房态度的最重要原因。在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以外,有的人将房子看成是投资机会;有的被排斥在城市以外,比如城市边缘的群租群体;也有一批独树一帜的人,不像常人般将房子视为人生的最大奋斗目标,而是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

  邱建新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不管是否买房,哪怕房子是在父母名下,总之最终必须有房。这是由于从古至今,中国社会都是一种“不流动社会”——过去土地的不可流动、如今房产的不可流动;农民对土地有依恋,城市人对房产有依恋。没房,便与“漂泊”和“居无定所”画上了等号;有房,则能为一个人带来其他人的普遍认同。尽管类似的“漂泊”在西方社会很普遍,但在中国,很多时候,“无根”的状态会让女方,以及女方的家人、朋友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人们生活在群体中,周围免不了存在群体参照:别人有房、自己买不起房;或过于“标新立异”,不愿买房,在自己或家人的攀比心之下,难免会有压力。

  不过,邱建新认为,上述的“非典型租房族”群体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社会已经由“生存经济”进入到“发展经济”。也就是说,以前拿工资,只是为了生存,但如今,基本的生存消费已经占了家庭消费的很小一部分。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烦恼的时候,他们开始追求更高的需求——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比如这些年,人们对旅游业、文化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也正说明了这种社会转型。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个人的自我发展、对个性化的追求,一定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邱建新总结说,“而人们在购房态度的选择上,也一定会更加多元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