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曾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长期兼职组织参与天文科普活动,获得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颁发的两项大奖。
天文学中很多最基本的问题,往往也就是最前沿、最难的问题。比如,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每次做讲座,聪明的听众往往会指着照片里的天体问,你怎么知道这个星云有多远?那个恒星有多远?甚至宇宙的大小,你们怎么能确定?
确实,按照我们人类目前的摄影水平,我们用了10米的望远镜,看到的星星,都是在一张照片上的,从摄影本身来说,是无法去判断星星离开我们到底有多远。就像我们常见的摄影技巧,小孩子站在前,大人往后站一点,然后把手掌向上摊开,摆好角度,在照片上会有把小朋友放在掌心的感觉,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由二维透视造成的效果。单单就一张照片本身,在缺乏足够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来判断照片中的物体到底离开我们有多远。
幸好,我们有三角函数。初中的数学知识能让我们来测定星星有多远。
方法很简单,当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观测同一个物体时,角度是不一样的。只要知道两个观测点的距离,以及在两个观测点观测物体时的角度,就能测出物体离开我们的距离。这是初中二年级物理课上教的方法。那么测星星离开我们的距离道理也完全一样。只不过星星离开我们太远,两个人同时在新街口与禄口机场测,结果会发现角度是一样的,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为此,我们需要足够远的距离来测量。
那就用地球吧,一个在南京,一个在纽约,几乎是地球的两端,这样够远了吧?历史上天文学家就是这么做的。在1751~1753年,法国拉卡伊和拉朗德,首次在差不多位于同一经线上的柏林天文台和好望角天文台同时观测月球,相当精确地测定了月球距离我们的距离。后来天文学家利用这个方法,测定了几个大行星的距离。但是,对更远的天体,这样的方法就失效了。
于是,天文学家想到了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几乎是个圆,那么在半径处,分别测量,那个距离可就大了,那可是两倍的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呀!足足有3亿公里,光要跑16分钟多。天文学家用这个办法,精确地测量了300多颗离我们比较近的天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是4光年左右。我们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两端看比邻星,整个张角只有0.0002度。
这也从侧面回答了,为什么第谷、伽利略、张衡、郭守敬等古代天文学家,无法测量出星星离开我们的距离。因为这样高精度的测量,是跟工业革命、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分不开的。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测量的精准。就像做衬衫,现代西方一件工业化的衬衫需要30多个参数做标准,国内高级衬衫也要20多个人体测量指标,这也是为什么农耕社会我们各类文明几乎都是宽袖大袍,而20世纪后却贴身衣更流行,非不欲也,唯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