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大运河申遗成功,意味着多个城市圆了世遗梦,更意味着,这些城市挑起了一个共同的重担。申遗不是为了争得一个名分,而是为了承担起一份责任。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大运河历经8年终于申遗成功(详见6月23日快报A4、5版和今日快报封6版)。在一片叫好声中,应该立即行动,避免复制“申遗成功之日便是世遗遭受破坏之时”的悲剧。
宣布大运河申遗成功当天,杭州做出承诺,将继续坚持“三个不”,即博物馆不收费、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同时还将坚持运河综保“三大目标”不改变: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保护运河的目标不改变。
数年之前,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亦有承诺出来,“博物馆不收费、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是其中三条。事实胜于雄辩。杭州的承诺,落地有声。
重诺之风,值得所有“大运河城市”效仿。保护好世遗,是中国的郑重承诺。地方的承诺,没有理由敷衍了事。
大运河申遗成功,意味着多个城市圆了世遗梦,更意味着,这些城市挑起了一个共同的重担。申遗不是为了争得一个名分,而是为了承担起一份责任。
做出承诺并不难,难的是践行诺言,特别是自我约束、“壮士断腕”,放弃“开发世遗”“坐享世遗”之念。
几年前,“三江并流”等六处世遗,被世界遗产大会亮出“黄牌”警告。这些年,“旅游与开发”,从未停止过世遗的折磨。
殷鉴不远,但当下一种过度的申遗热,却让人担心教训并没有被吸取。一些地方申遗,醉翁之意不在“保护”,而在“利用”。把世遗当成“摇钱树”,为了获取眼前利益无所不为。世遗落在这些地方手里,反倒是一件憾事。
要保护好世遗,首先就得将地方政府的“开发冲动”给死死摁住。这是保护世遗的一大前提。
大运河成为世遗,不等于大运河的保护难题迎刃而解,相反,这个难题变得更加尖锐。污水排放、违章建筑等一系列问题,在全世界面前,将会更“引人注目”。慎言“开发”,立志“破题”,才是赢得信任之道。
大运河仍在使用,保护大运河的难度之大,比保护一座塔甚至一座山要更艰难。想想今天的河流治污困局,就可洞察。
“要建立一个管理保护大运河的系统,实现大运河全线有效建设和管理,而这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例如交通、水利部门。”扬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的话,直指核心问题。
只要有一个相关城市缺少作为,大运河保护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你想保护原生态,他却想“上项目”、建风景区,那保护大运河,就会成为艰难的博弈,甚至会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保护工程”无疑庞大而复杂,城市齐心、抱团,是一条必须牢牢抓住的主线。我们希望更多的城市做出郑重承诺,更希望大运河流经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大运河“保护大业”中的主力军,而不是“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