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京华时报》#《鱼塘浮尸案别重蹈“躲猫猫”覆辙》
要让舆情转危为机,仍由警方出面自我辩护是不够的,何况警方的自辩还非常糟糕,这也是此案舆情危机再度被推高的内在缘由。有程序正当,有良性互动,有坦诚的信息披露和充分的证据展示,网民的“习惯性信任”才会慢慢回来。
作者 王云帆
23日《钱江晚报 》#《2.7亿元建3亿元拆,不是浪费是什么》
官员能言善辩是好事,伶牙俐齿、一套又一套的,说明他至少对问题是有所思考的,不怕没有观点,就怕一问三不知。一拆一建看起来是理念的博弈,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个别地方政府自说自话、朝令夕改的个人主义。作者 高路
23日《新京报 》#《不必惊诧于狗肉节的争执与围观》
转型期中国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在现实中冲撞,在玉林街头这样的地方出现,不用怕不同意见的对峙和观点的交锋,要知道,正是这样的利益博弈,才让一些议题得以进入公共领域,形成公共事件,最终成为社会调适、改良的催化剂。作者 胡印斌
23日《北京青年报》#《薪酬改革如何平衡民意和公务员》
让公务员的工资性报酬与企业职工的工资性报酬的支付规律大体吻合起来,即削减社会公众无法享受的一些备受争议的公务员福利,同时将公务员的现期工资性报酬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上来。
作者 王石川
23日《南方都市报》#《事业单位社保并轨,无需放大资金难题》
对于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模糊存在的事业单位,中央必须在做一个精确划分的前提下,彻底落实《条例》,通过清理各单位不规范的职能和属性,重新划分事业单位的属性,那么,社保并轨的资金问题也将在改革中迎刃而解。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