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7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6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查处“老鼠仓”疏堵结合
基金经理炒股或“落地”
  漫画 雷小露

  捕鼠风暴震慑基金业界,人心惶惶,监管层亦怒斥“老鼠仓”损害基金业形象。不过,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证监会或疏堵结合,在查处“老鼠仓”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基金经理炒股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该人士预测,接下来的政策演变,针对基金从业者炒股的规则或更趋于人性化。

  监管层严查“老鼠仓”

  日前,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北京某大型基金相关人士因“老鼠仓”新近开始被调查,目前处于调查的初期阶段。不过同一天,该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并未听到相关消息。

  由于多数在查案件尚未公布,接踵曝出的“老鼠仓”个案发酵,使得这一类话题一直是基金行业最热门的谈资。比如近日早些时候,海富通传出消息称,至少有6名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查,占到该公司基金经理总数的半数以上;更早些时候,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前交易部总监刘某某涉嫌“老鼠仓”被查等。

  从2013年博时基金马乐案开始,已有多名基金业总监级别,或资深基金经理因为“老鼠仓”而被查获,涉案的基金公司还包括易方达、招商、海富通、汇丰晋信、上投摩根等,已达到10家左右。尽管如此,此前,按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仍有部分公司人员涉案情况还在水下。

  6月16日,上述证监会高层坦言,“希望行业守住资产管理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这一块也是我们的痛。希望各家公司根据丰富的案例告诉这批年轻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多数基金公司从高管团队到基金经理、交易员风声鹤唳。基金公司目前危机处理路径多数为,高管通过上层路线或与基金经理谈话,确定基金经理是否存在老鼠仓嫌疑,一有嫌疑即劝退。

  颇耐人寻味的是,基金经理离职情况成为市场猜测“老鼠仓”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基金经理离职数量来看,根据记者统计,年内离职人数已超过百人。

  疏

  1.基金经理炒股拟趋人性化

  在严厉查处“老鼠仓”的背景下,另一侧的“疏堵模式”也呼之欲出,化解“老鼠仓”滋生土壤至关重要。

  连日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捕鼠风暴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方向的影响。一是,因为“老鼠仓”极大地影响了行业形象,基民对行业信心不足;二是,目前一些从业者变得人心惶惶,人员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同一天,北京某基金公司副总受访时也感慨,不断发生“老鼠仓”对基金公司的经营情绪也造成了影响,在投资管理上,基金经理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这一问题也进入到了监管层的视野。按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的说法,未来通过推动基金经理炒股落地,以提高基金从业人士的执业信心。

  2013年6月份开始实施的新《基金法》松开了基金经理炒股的口子。随后2013年年末,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试行)》,对基金经理炒股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个别基金公司也出台了基金经理炒股的规范标准。但时隔半年之后,多数仍在观望,尚未出现基金经理具体执行的案例。

  其中,《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试行)》对基金经理持股的事前申报、定期报告,以及具体的持股期限、调仓换股等均有较为细致的规范。

  上述人士认为,其中一些规定使得基金经理炒股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证监会还是希望这一政策能迅速落地,下一步,政策面可能通过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推动这一对基金从业人员利好的政策迅速落地。”

  2.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试行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模式也开始试行开闸,成为帮助基金公司留住从业人员的另一条路径。

  6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年会现场,证监会基金机构部主任王林专门对“老鼠仓”频繁的情况进行了表态,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违反“三条底线”的行为,背离了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对基金财产及份额持有人应负有的忠实义务,也损害了基金业的形象。

  在疏堵结合的模式下,基金经理如何认知受托人义务,以及自身利益诉求,也需要基金公司投入更多精力进行辅导教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