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破产阴霾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今年以来,四川省有12家担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销,23家担保公司需整改;广东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乌鲁木齐市公安部门已查封近90家投资担保公司。此外,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担保行业将面临严峻的大洗牌过程,预计今年就将有超1/3的担保公司会被清理掉。
2%的收益
承接100%的风险
四川俨然成为担保行业的重灾区。据了解,在今年的企业年检中,四川省数十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陷入破产深渊;有12家担保公司被列为不合格公司,并一律注销经营许可证,不得继续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另有23家公司被列为整改类公司。
“担保公司近几年的盲目扩张埋下了危机的伏笔。”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总裁常虹称,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推进、民间融资市场的不断扩容,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间金融机构难免良莠不齐,更多资质不高的担保公司的倒闭已无可避免。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称,出现大规模融资担保公司倒闭的现象和行业洗牌有其必然性。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前几年行业超常规发展后的自然淘汰;二是行业的体制性原因;三是经济下行前提下,小微企业贷款意愿大幅度下降,银行也变相提高了担保门槛。
温州就是一个例子,实体企业破产潮的背后,是超九成担保公司的关门倒闭。业内判断,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担保公司大规模倒闭,盈利模式是重要原因,2%的收益不足以承接100%的风险。”常虹称,一般而言,担保公司利润来自担保额2%左右的佣金收入和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利息收入,但却要覆盖100%代偿风险,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
“多数倒闭的担保公司,并非不愿意偿还贷款,而是没有能力偿还。”深圳另一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负责人称,细追整个担保链条,无论是担保资金还是出借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民间借贷,一旦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上市难解隐忧
一面是全国多地担保业遭遇寒流,另一面却是担保公司热火朝天赴港上市。
继广东担保公司集成金融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后,来自重庆的担保公司瀚华金控19日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扣除上市费用后募集资金总额17.39亿港元(合13.98亿元人民币)。瀚华金控旗下有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两大平台,本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有约20%用作信用担保业务。
但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似乎并不乐观。齐鲁国际在研报中指出,如果经济持续下滑,贷款减值及违约风险将会增加,加上上市定价缺少优势,给予瀚华金控“中性”评级。招股书显示,2013年瀚华金控实现净利3.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8亿元同比下滑31.1%。净利润下滑的同时是违约率的攀升。2013年瀚华金控的违约率达到1.6%,而2012年和2011年的违约率分别为1.2%和0.4%。
“不好玩的游戏”
程钢曾在深圳经营一家担保公司长达6年,不过如今已将担保公司出让,开始转战房地产基金领域。“担保这种以小博大的游戏越来越玩不下去了。”据他介绍,担保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与银行合作赚取担保费;二是违规发放高利贷,这两种模式如今都面临挑战。
“现在整个行业做业务都很谨慎,我们一般每年按2.5%~3%收取担保费,但是出一单风险差不多要30单业务来弥补,所以有些业务宁可不做。”常虹告诉记者。
银行惜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更加谨慎,令担保贷款门槛随之提高,许多中小型担保公司难以获得授信。不少银行加大发展小微金融信用贷款,这种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等于直接掐断了担保业的主要盈利来源。
寻找转型之路
事实上,国内担保业一直处于边发展边整顿的过程中。自今年年初开始,针对一些地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激增、业务混乱的现象,银监会、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予以清理规范。5月30日,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度总结报告,其中要求做好四种风险的盯防,即不规范的理财产品、不审慎的信托业务、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
“随着洗牌的推进,未来担保业可能会形成几家独大的格局。”常虹称,有着强大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会向着综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团转型,逐渐弱化对担保业务的依赖;注册资本在2亿元以下的担保公司则大多数会在洗牌中消失;只有极少部分有可能会走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路径。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担保业必须摆脱高度依赖银行的现状,未来转型的方向有寻求上市、参与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
据《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