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年古柏藏着许元后人家族史;许元是谁?他是欧阳修的好朋友
“失散”多年,许氏后人在南京相遇
  许雷珍的父亲与母亲
  宗谱中收录的许元画像
  许元私宅中的古柏留存至今

  许雷珍土生土长在南京,她对老家无锡的印象来自偶尔回乡探亲的浮光掠影。多年前,父亲退休了,闲暇时,他喜欢和儿女们讲讲老家的人和事。“父亲常挂在嘴边的有他的祖父许文熊,还有他的六叔公许国凤”。许雷珍留意查找,发现许文熊是民国时期的大画家,许国凤则是著名的国学家。在查找家族资料的过程中,许雷珍也在想:“我们家族还有过哪些人?在来到无锡以前,祖先又生活在哪里呢?”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文 本版图片由许雷珍提供

  我从哪里来

  在南京找到“失散”多年的老家亲人

  2012年夏天,许雷珍无意中看到一则和许家人有关的新闻报道。

  报道里说,“有位叫许麒的台湾同胞,来大陆寻亲。据这位许麒先生说,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是1949年随国民党军撤退到台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开放大陆探亲,许麟的父亲却已经去世。去世前,老人家叮嘱儿子,以后有机会回大陆,一定要去无锡小河上的老家看看。后来,许麒来大陆寻亲,在经过多次苦苦寻觅后,他终于找到了生活在南京的堂兄许树铮,两家人喜极而泣。”

  许雷珍一边看着报道,一边替许麒和许树铮高兴,同时,也在心里想:他们提到的无锡地名,和我老家离得非常近,他们会不会也是我的亲人呢?这位许树铮似乎对家族非常了解,他能不能解答我关于家族史的那些疑问呢?

  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许雷珍辗转联系上了许树铮。两人见面一聊,许雷珍喜出望外,许树铮果然和她是同宗亲人。900多年前,他们有一位共同的祖先叫许敦,这位许敦正是无锡锡山许氏的一世祖。自许敦算起,许雷珍是二十九世,许树铮是三十一世。他们两家在民国年间走动还是很密切的,这几十年来,不少许氏族人离开家乡,彼此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失去了联系。

  

  北宋末年,祖先随宋高宗南渡,最终定居无锡

  此后,在和宗亲许树铮的交流中,锡山许氏的家族史慢慢在许雷珍眼前展开。

  锡山许氏追认许敦为一世祖,许敦是谁?许雷珍介绍说,许敦是南宋时期人,曾担任过清河县令。许敦生活的年代,正是金兵南下,国势衰微之时。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史称靖康之乱。靖康之乱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许敦也跟随高宗一路南下到了临安(今杭州)。当时,主战、主和两派相争,许敦于是告休北行到了无锡,并在当地一个叫鹤溪的地方起屋定居,后被敕封为承事郎。

  此后,许氏族人就在无锡当地繁衍生息,并由此向南向北开枝散叶。许敦的长子、进士许德之,写了一篇《许舍记》,鹤溪从此被称作“许舍”,地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聚族而居的许氏家族,一直秉承诗礼传家的家族文化,并将这些理念编篡进历代宗谱。1926年,锡山许氏二十六世孙许国凤,与其他几位许氏后人,共同出资修辑《锡山许氏宗谱》。从这套宗谱来看,许氏人才辈出,“许舍”子孙,从宋末到清代,就出过25位进士、47位举人。

  2013年,许国凤的孙子、无锡知名企业家许世钟,出资将民国版《锡山许氏宗谱》逐页扫描刻录成光盘,提供给许氏族人,为诸多许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宗谱上的名人

  欧阳修的好友许元

  “许元称钉”首创“材料定额”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写过一首名为《招许主客》的诗:“欲将何物招嘉客,惟有新秋一味凉。更扫广庭宽百亩,少容明月放清光。楼头破监看将满,瓮面浮蛆拨已香。仍约多为诗准备,共防梅老敌难当。”

  写这首诗的时候,欧阳修刚担任扬州知州,这年中秋,他宴请梅尧臣夫妇,为显隆重,特地邀请好友许元作主陪。这位许元,正是锡山许氏的先人。

  许元不仅和欧阳修交好,和范仲淹交情也非同一般,宋仁宗庆历初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荐许元出任浙荆淮制置发运判官,负责征收茶盐税、向京师运送谷粟等事。由于政绩卓著,许元后来升任发运使。

  许元任职期间,发现航行中常有船散架沉入江中,造成巨大损失。许元怀疑是造船的工匠偷工减料,少用了铁钉,但却没有证据。有一天,他突然来到造船的工厂,下令拖出一艘新船,立即放火烧掉,又从灰堆中拣出铁钉,一过秤,发现只有应该用钉量的十分之一。许元当即严惩船坊主,杀一儆百。并以真实的用钉量作为今后每艘船的用钉量定额。从此工匠们再也不敢偷工减料。

  “许元称钉”的成语典故,也是“材料定额”的出处。他的这个做法,后来被普及,成为制造业通用的原则。

  许元为官办事,还敢于突破常规。《宋史》有欧阳修撰写的《许元传》,他写的《许元墓志铭》也流传到今天,其中提到一件事:许元任润州丹阳县令时,遇上大旱。照规定,湖堤是不能开决的,“盗决湖者,罪比杀人”。但他为了借湖水灌溉民田,下令决堤放水。上司派人责问他,他说:为了百姓,我愿意承担罪责。

  许元的事迹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至今,在泰州城内还留有许元私宅中的一棵“仙鹤柏”,许家后人寻根问祖时,总要去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这棵千年古柏。

  王安石的好友许平

  王安石为他撰写墓志铭

  《锡山许氏宗谱》中收录了一篇王安石撰写的《许氏世谱序》,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追述了许氏的由来。许氏先祖可以追溯到神农氏,神农氏传到伯夷这一代,因为辅佐尧舜有功,而被赐姓姜,姜的后裔有四支:申、吕、齐、许。此后,一直到王莽时期,许氏都被封为侯。许氏传到宋代,王安石详述许逖一门,许逖有五个儿子,许恂、许恢、许怡、许元、许平,兄弟五人学识渊博、品行优良,都在朝廷为官。其中老四许元,正是欧阳修的好友。老五许平,则是锡山许氏的直系先人,他本人与王安石友情深厚。

  许平自小就才能出众,善于辩说,和哥哥许元一样被世人所器重,王安石则称赞他“谋足以夺三军”。宋代宝元年间,朝廷招贤纳士,范仲淹、郑戬等大臣都极力举荐许平。经过公开选试,许平被选为泰州海陵县主簿。以许平的才能,做一个小小的海陵县主簿,显然屈才,但许平欣然赴任。许平到任后尽职尽责,相时而动,由于小人作祟,他的仕途并不得志,最终在五十九岁时辞世。

  挚友去世,王安石特地为他撰写了《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在这篇铭文的末尾,王安石痛心疾首地感叹:“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此文后被选入《古文观止》,现在常是中学古文教学的范文。

  二十六世许国凤

  他是钱基博的老师,其子许广圻是无锡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锡山许氏二十六世,有两位名人是亲兄弟。哥哥许文熊,与吴观岱、赵鸿雪并称民国无锡仕女画三巨匠。弟弟许国凤及其后人,更有着说不完的精彩故事。

  许国凤是光绪年间的举人,中举后入内阁,又苦学三年,以优等第一毕业于清政府法律学堂,随即获财政部重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国凤曾积极参与“公车上书”,也曾为“光绪新政”出谋划策。尽管他一心报国,然而清末国势衰微、社会动荡,许国凤的满腔热情最终被冰冷的现实淹没。不得志的他,退而回乡办学。他先后教授了一百多名弟子,其中不乏佼佼者,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父亲钱基博及其孪生兄弟钱基厚就是许国凤的高足。

  许国凤的长子许广圻,是中共在无锡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许广圻在当地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受许广圻的影响,他的一位表弟也加入了共产党。这位表弟名叫秦邦宪,又名博古,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46年,秦邦宪等人从重庆乘飞机返回延安汇报工作时,飞机不幸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的叶挺、王若飞等人一起遇难。

  科学家李四光

  是许家的女婿

  锡山许氏,人才辈出。

  据许树铮介绍,清末许氏后人多人出洋留学,其中有许士熊、许坤、许嘉澍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并在民国建立后颇有作为。从伦敦大学毕业回来的举人许士熊成为著名外交官、民初中央审计院副院长,其女婿即是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回来的许坤成为北大教授、北京有轨电车公司总工程师;从日本回来的许嘉澍成为广东新军管带,辛亥革命起义时担任无锡光复队司令。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