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牙形刺的神秘身世

  现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副研究员、博士,《古生物学报》编辑。出版科普书《远古的霸主——中国恐龙》《寻根——中国古人》等,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

  在地层古生物的研究中,很少有哪类化石像牙形刺(Conodonts)那样倍受争议。牙形刺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牙形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体型很小,一般只有约1毫米,最大的也不过7毫米,但形态却较复杂。牙形刺存在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延续了3亿4000万年,是对地层划分和对比作用很大的标准化石。

  解开牙形刺的身份之谜堪称逸事:1856年,俄国学者潘德尔发现和描述了牙形刺化石,并认为是鱼牙。此后,这种齿状化石曾被归入到鱼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头足类、袋虫类、腹毛类、毛颚类,甚至植物等18个不同的生物门类。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化石的分类位置像牙形刺那样扑朔迷离。在上世纪80年代前,比较流行的是鱼类和环节动物这两种假说。直到1983年在苏格兰发现牙形动物的软体化石后,牙形动物才被归为最早期的脊椎动物,但也有专家认为牙形动物属原索动物,有可能是脊椎动物的姐妹群。

  牙形动物与现代的七鳃鳗很相似,两侧对称,肛门后位,有两个大眼睛,有肌节和脊索,还有尾鳍、背鳍,推测它们能像鳗类一样快速游泳,并且很可能是主动捕食的。牙形刺是牙形动物的咽齿,有与脊椎动物牙齿相似的齿质(牙本质),可以切割、研磨食物。

  目前关于牙形刺属种的鉴定还有很多不一致的意见,因此有古生物学家戏言“有多少个牙形刺化石研究者,同一个牙形刺标本就可能被鉴定为多少种”。甚至Conodonts的中文译名,常用的也有牙形刺、牙形类和牙形石3种之多。不过众多分歧并没有提高牙形刺的公众知名度,以至于在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有关牙形刺的问题还停留在“牙形刺是鱼牙吗?”

  已故古生物学院士金玉玕先生(主要研究腕足类及相关地层)有段研究牙形刺的逸事:在1956年夏的野外实习中,还是大学生的他在南京龙潭正盘山用放大镜发现了二叠系孤峰组的牙形刺化石。当时只采到一块标本,后经杨敬之先生鉴定属实。1957年,金先生再到正盘山测制剖面,采集了五十多块标本潜心研究,196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后的第二年)在《古生物学报》上刊出了中国第一篇描述牙形刺化石的论文:《南京龙潭孤峰组牙形类化石》。大学毕业不久便发表论文的不乏其人,不过用放大镜发现牙形刺化石可谓是“过人之处”。现在研究牙形刺都是敲下化石回室内浸泡处理挑样后电镜扫描。放大镜和电镜的差别无异于鸟枪和导弹,所以我的硕士导师廖卓庭先生在提及金师兄的这段“发迹史”时,感慨一世刻苦拼搏的金兄,青年时代就是鹤立鸡群的才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