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指纹文化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如何诞生的?日前,现代快报小记者与南京摄影爱好者等数十人,参加了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博物馆寻访活动,走访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和民国邮政博物馆。小记者们不仅在指纹博物馆里探索发现了小指纹里藏着的大秘密,更是通过历史档案了解了中华邮政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
现代快报记者 刘惠勤
指纹是一个人一生中永远不会改变的“密码”,即便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指纹也不相同。中华指纹博物馆副馆长宁军丽说,我国指纹文化的原始记录要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的手印岩画,它们当时可能是古人自我身份的符号。
宁军丽还告诉小记者们,人的指纹在胎儿三个月时就形成了,终身不会变化。大家都知道“螺”和“簸箕”这两种指纹,其实,指纹有三种形状:像太阳一样转圈圈的是斗形纹,就是常说的“螺”;像月亮一样向旁边偏转是箕形纹,也就是常说的“簸箕”;还有一种,像桥拱一样的弓形纹。弓形纹在一般人中出现几率只有3%左右,大多数人都是斗形纹或者箕形纹。
参观中,让快报小记者们倍感新奇的还有指纹博物馆还收藏有各种动物指纹,比如,红山动物园的动物明星红猩猩乐申,它的指纹也是博物馆的藏品。当天,快报小记者还在一张白纸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刻上指纹博物馆篆字章作为永久的纪念。
在民国邮政博物馆,解说员马曙称,民国时期能捧上邮局的金饭碗,可是不少人的梦想,当时想进邮政局工作,不论文凭,都要参加统一考试,而且一定要懂外语,因为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进入邮局的第一个岗位一定是邮务佐,从基层干起,“那时候邮差制服的袖边、领口和帽子都有金边,很神气。”
有小记者好奇,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省摄影家协会宋耀生为大家揭开了答案,在邮票诞生前,欧洲各国邮政大多实行由收信人缴纳资费的方法,按路程计算。后来有人投机取巧,在信封上做暗号,收信人一看就能猜到信的内容,也就不必付钱收信。为改革纷乱的邮政,1840年5月6日,英国人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据了解,民国邮政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试运营期间开放时间为每周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