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6版:区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80元的恩情,他牵挂了23年
早年外出打工时行李被偷,陌生学生伸出援手,帮他回家;如今已是太仓一家公司老板的他,赶到浙江永康,当面感谢恩人
  陶秋根(左)终于见到了帮助过自己的恩人应东驰 通讯员供图

  “20多年了,我一直在感念、感恩、感谢,虽然只是80块钱,但如果不是他和父母伸手相助,或许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这两天,太仓伽源汽车修理有限公司的老板陶秋根依然沉浸在兴奋与回味中:6月5日上午11点半,他驱车300多公里赶到浙江永康,终于见到20多年前资助自己的恩人,尽管时光在年轻的脸庞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们依然一眼就认出了对方,相互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通讯员 徐盛兵 现代快报记者 蒋文龙

  滴水之恩

  外出打工行李被偷,年轻学生慷慨解囊

  陶秋根是江西南昌人,1991年10月份的一天下午,他来到了浙江永康,想找个地方打工。可刚下车就一下子傻了眼:放着100多块钱和衣服的包已经不见了。这可怎么办?没有钱,就吃不到饭,没地方睡,也回不了家。随后,他去报了警。

  熬过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上午,两顿没吃的陶秋根在永康城区漫无目的地游走,走到一个学校的门口,对面几个学生走了过来,实在饿极了的陶秋根迎了上去,开口向他们求助。

  一位学生停下了脚步,有点狐疑地看着他,“你有身份证吗?给我看看。”他很庆幸自己的身份证没有放在包里,随即掏出了身份证。这位学生一看身份证,立即惊异地说,原来我们同一天生日啊。这位学生也掏出了身份证,上面有他的姓名:应东驰;出生日期是1971年10月4日。他掏出身上仅有的20块钱,全部都给了陶秋根。

  应东驰说自己钱带得不多,怕陶秋根不够用,就让他到芝英找自己的父母,看看能不能由他们帮忙找个工作。陶秋根随后就赶往芝英,下午就找到了应东驰父母所开的小厂。吃过饭后,应家人就打电话帮他找工作,可联系了一圈,都没能找到工作。第二天,陶秋根与应东驰的父母辞行。应东驰的父母立即掏出60块钱,塞进了他的口袋。

  寻找恩人

  80块钱成“心病”,多次寻找终圆梦

  回家之后,陶秋根先后到过深圳、东莞打工,后来又随亲戚到了太仓,在那里办了一家汽修厂,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可是“80块钱”的恩情总是让他念念不忘。

  “每次过年回家,路过浙江的时候,就会想到应东驰,想到什么时候能还他这份情。”2012年夏天,陶秋根曾一个人来到永康市芝英镇找应东驰。20年的时间,芝英镇变化太大,他没能找到,“我也去了当地派出所,也没能找到联系方式。”

  今年5月份,陶秋根又专门打电话到永康当地媒体求助,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应东驰,并确定了6月5日走上“感恩之旅”。

  传递爱心

  希望把这样的善举一棒一棒传下去

  6月5日上午11点30分,陶秋根驱车300多公里赶到了永康,当他推开应东驰的办公室门时,两眼一亮:“像,跟记忆中的印象很像,应东驰,就是你了!”

  陶秋根上前把应东驰紧紧地抱了起来,“这么多年了,终于把你找到了,终于见到你了。”随后,陶秋根坐在凳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使命。

  应东驰现在在当地一家国企工作,他说如果不是陶秋根委托媒体找来,他确实已记不起这件事情,“当时帮了就帮了,举手之劳,过去也就忘记了,想不到他这么有情有义,还一直把这件小事记在心里,我也要向他学习。”

  “我去看望恩人,一方面是了却我多年的愿望,另一方面,我不能让做了好事的人寒了心。”陶秋根说,在应东驰的善举感召下,他这些年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其中有身边的朋友,也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就是希望把这样的善举像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