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平门复建闹得沸沸扬扬,工程一度被国家文物局叫停,后来又获得许可,但是有规定:复建的城门不允许和城墙连接上。
这个备受关注的太平门,在历史上究竟什么样?最近,有南京市民发了一组有关太平门的老照片,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平门段城墙非常薄,推测可能是个突门。所谓“突门”,是因军事需要而设,修得很薄,便于敌人围城的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真是这样吗?现代快报记者 赵丹丹 胡玉梅
历史
太平门段的城墙建得特别薄
“相比其他段城墙,太平门段真的很薄,而且没有护城河。”昨天,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的专家刘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而杨国庆等人编著的《南京城墙志》上说,南京城墙宽厚不一,尤其是内侧是山体的地段,城墙顶部和城墙墙身、墙基厚度不一致。有的城墙,甚至将山体的坚石部分直接裸露在城墙外侧。
2005年6月9日,有关人员在太平门龙脖子段,发现城墙厚度出现明显差异:城墙内侧向东的顶部,厚度为10.6米;向西城墙顶部厚度为3.6米。随后,有关人员进行了地基钻探,结果表明,这个“突然”变薄的墙体内侧没有城墙基础,是当年筑城所为。
为什么这一段城墙会那么“薄”?专家认为,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造城墙的时候,“因山就水”而建,而且城墙在建造过程中,“筑有先后,分段而筑”,所以城垣内部结构,呈不统一的现象。“并不是故意把这一段城墙建得特别薄。”刘斌说。
虽然太平门并不是“突门”,但当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军,就是从太平门这里攻进城中的。据记载,开始湘军连挖几十处地道均被破坏,后来架起数十座炮台猛轰,太平门城墙垮塌,湘军一拥而入。
现在
太平门通道三拱门初具模样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太平门,太平门通道改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三个拱门已经初具模样。
据相关人员介绍,太平门通道改建工程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已经施工了一段时间。总体方案和原先差不多,并没有“瘦身”,还是建宽度72.6米,高18米,通道厚度18米的三拱门。
不过方案也有所微调,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意见,应当严格按照《南京城墙保护规划》的有关要求,在建筑风格、景观上与南京城墙的历史风貌相协调。建设项目与城墙本体要保留适当的安全距离。因此,东侧原先与龙脖子段城墙“牵手”的方案取消,不会进行连接,对东侧的城墙本体采取必要的保护加固措施。此外,原先计划建设两层、高十几米的镝楼的方案也取消了。
据了解,青奥会前,太平门通道将建好,实行双向八车道通行。
太平门的前世今生
1368年
太平门基本定型,是明代南京京城的13座城门之一。因城门外是“天牢”位置所在,希望城内太平和谐,所以取名“太平”。
1371年
朱元璋在这里设置了太平门千户所。
1373年
在太平门增造军营。《南都察院志》称:“本门冲要,东至朝阳门界,西至后湖小门界,长八百四十五丈,垛口一千三百二十七座。本门券上城头实砌垛口三十一座。”城门内侧高10.5米(不含雉堞)。该门位于南京钟山的西南麓,是扼守钟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1892年
重建明初被毁的太平门城楼。
1911年
徐绍桢率领的苏浙联军由太平门攻占南京,城楼在战火中被炸毁。
1928年
太平门曾一度改名为“自由门”,后来废弃仍用原名。
1958年
太平门段城墙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