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居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先声”一啸满金陵
南京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20年发展纪事






  这是一个执著的追求,一个人将他的拳拳人生理想,转化为了一座实实在在的造福社会的企业;

  这是一个传奇的演绎,一个企业将它20年的精彩年轮,以年均39.5%的增速运转,一举成为了南京行业龙头;

  这是一个骄人的佳话,一个品牌将它光荣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了一批南京重点工程的地标上,成为了行业翘楚。

  这就是邱益清和他的南京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2014年6月1日,是“先声”20周年的喜庆吉日。

  1

  一项呕心发明

  两度艰辛创业

  一个承载梦想的新材料企业,终于“先声”夺人地诞生了

  “当时就是看着厂里成吨的聚醚滤渣白白扔掉可惜,才捣鼓出一项发明,没想到这促成了今天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创立。”时至今日,董事长、总经理邱益清讲述起20多年前的发明往事,仍不无得意。

  上世纪80年代,邱益清在金陵石化塑料厂研究所工作,厂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聚醚滤渣。当时传统方法是溶剂萃取回收,因为成本高,纯度低,厂里懒得回收,于是这种下脚料犹如废物,只得掏钱请人拖走。毕业于厦门大学的邱益清看着心疼,觉着可惜,于是就“多事”地研究起回收聚醚的技术来,并终于发明了全新的提取方法,成本低、质量好,优势明显。

  邱益清查阅了当时国内资料及20年美国化学文摘,发现还没有相同技术的论文,已经具备申请个人专利的条件。但邱益清还是无偿地把发明交给了厂里,遗憾的是却没被采用。他的这套发明方法被人略知一二后,以为有了生财之道,先后约请他去乡镇企业和校办工厂推广,但很快就撇下他单干了。可是一项发明毕竟有它的关键法门,没了邱益清的参与,他们的项目很快就草草收场了。

  一项呕心发明,从“不被用”到“被利用”,邱益清在失望之余,也激起了自创企业、把发明变为项目的决心。于是他组织了5个亲友,筹资6000元,成立了自己第一个企业——南京市雨花台区五星塑料加工厂,邱益清作为核心人物出任厂长。1988年10月10日,工厂点火开工了。

  正所谓厂不在小,有好产品则灵,凭着邱益清的发明和几近不花钱的原料,让他们真真实实地掘到了财富的第一桶金。当时国营大企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百元,而他们赚的钱在别人眼里,已是“孙子辈都花不完”的了。

  然而,一本万利的诱惑,取名“五星”寓意5人一心的吉祥没能挡住二心三心的魔咒。无力回天的邱益清,决定二度创业。1994年初,邱益清注册了“南京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5月,邱益清租用了倒闭的铁心桥镇镀锌厂用地,企业有了立足之地。由于合同生效日为1994年6月1日,这个日子就成了“先声”的诞生日。

  两度创业艰辛,成了邱益清抹不去的岁月记忆。时至今日,邱益清仍会说:“我有两个终身难忘的美好而吉祥的日子:8、8、10、10是南京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前世,9、4、6、1是南京先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今生。”

  人们发现,每每此时,邱益清也常常会把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挂在嘴边。他说,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自己当时吃千辛万苦的经历。

  2

  手工作坊起家,现代生产立业

  优质产品赢得了市场,铸就了优秀企业的金字招牌

  “先声”创办之初,看清未来市场动向的邱益清决心“试水”——为房地产市场做防水材料,而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并担任过一家防水材料厂的顾问。然而,从零起步的“先声”,困难重重。生产设备简陋原始,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就用一个半截汽油桶当反应釜,生产PVC油膏就再加一个半截汽油桶做成煤炉加热,有时煤炉要灭不灭,邱益清带着工人轻扇芭蕉扇一扇就是一夜。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小厂,面对一群已成气候的行业诸侯,产品要想夺得市场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质量决定“先声”的未来。邱益清从一开始就为“先声”的产品设限。他有一句口头禅,“有丑在家出,不要出去出。”他容不得客户因为质量问题退货。不过,这就苦了作为技术专家的他,工人们把握不了配方的火候,时常半夜把他从睡梦中叫醒。再苦再累,他也耐着性子一釜一釜地烧,一分一秒地看,一环一环地抠。他知道,关键技术就是这么来的。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工人有样学样。凭着这份坚持,“先声”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开始走出南京,走向省内,周边省市也有了“先声”的身影。

  懂技术,内行,这是邱益清的长项。他精于想在人先,抢在人前。就凭这,“先声”与一家企业的强弱对比因此发生了“逆袭”。

  这是一家本省企业,起步早,规模大,“先声”创办之初,根本没法和它比肩。而它最早采用煤焦油作原料,并且把市场上的优质煤焦油打包了,更强的是产品优势明显。但邱益清不愿受制于人,他加紧研制市场新品改性沥青原料,争取反制。很快一个重大机遇降临了:由于煤焦油对环境污染大,国家明令禁止,对方猝不及防,企业慢慢萎缩了。而邱益清的研究正当顺风顺水,他将老设备和新原料的工艺打通,一举成功,“先声”产品于是取而代之占据市场,当初作为强势的竞争对手,如今和“先声”正好“调了个个”。

  “货不全,不卖钱”,已被市场磨炼得更加精明老到的邱益清打着比方说,哪家的东西堆成山,哪家的东西才好卖。作为技术专家,邱益清知道货要全,就要投入新设备。设备是“先声”告别作坊成为现代化企业的前提;而作为市场行家,邱益清知道只有流水线生产,“先声”的市场选择也才更广更宽。于是,在几年时间,邱益清投下超千万元的资金,从此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家现代化防水材料企业。

  一如邱益清所料,“先声”的华丽转身,为他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创办直至现在,“先声”年均发展增速达到39.5%。见证“先声”成长发展的铁心桥、和凤镇领导都惊叹地说:“先声”一年一个样,太神奇了。

  “先声”品牌也成为了本土行业的旗帜。“先声”成为了“中国建筑防水行业二十强企业”,防水卷材被评为南京市名牌产品。

  更让“先声”引为自豪的是,一批南京市及外省市的重点工程、亮点工程都有自己的产品身影,如金鹰大厦、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玄武湖隧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世博中国馆、安徽省新建政府工程、仪征化纤、新街口正洪街人防工程、禄口国际机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密封工程等。

  3

  成就已成过往,辉煌仍须登高

  活力四射的“先声”人,仰天傲笑再向前

  邱益清对于“先声”的未来,心很大,眼睛也看得更远。他的目标是把“先声”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一流的正规化、规模化的名牌企业。为此,他早在10年前就开始为“先声”的未来谋划布局。如今,“先声”新厂区已经令人瞩目地坐落在南京溧水区和凤镇123省道一侧。

  还在2003年,邱益清在南京近郊生产防水材料势头正猛的时候就清醒地预测到,这一时代必将终结。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厂址,并成功地于2004年8月与溧水和凤镇签订购买45亩工业国有土地的合同,这标志着“先声”进入了“和凤”时代。

  如今这个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花园式新厂区,是邱益清为“先声”第二个20年腾飞精心准备的奠基礼,连厂房的外观都是他一手设计的:办公楼是红色的,厂房是黄色的,借的是“红配黄,喜洋洋”的吉言。在办公楼前,邱益清执意要挖一口水塘,种些睡莲,营造环境,聚财生气,让近者悦,远者来。

  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让“先声”的今天远非昔日可比。2005年“先声”安装了第一条防水卷材定型生产线, 2006年采用导热油加热,彻底告别了明火加热时代,2007年聚氨酯防水涂料等生产设备投产,全部设备定型化正规化,2011年初第一条国内一流水平的防水卷材生产线投用,同时,江苏省内第一条远红外打卷机落地。当初起步阶段“先声”防水卷材一年只能生产六七万卷,到了“和凤”时代的2007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8万卷,2013年更是提高到100万卷,今年已经铁定超过这个数。

  标准化生产也成为“先声”的一条铁律。即使在简陋的建厂初期,邱益清也要求有一间专门的试验室,之后他又将检验的功能另立门户,如今他又另辟一个恒温室,专门用于研发新产品的标准化测定。

  “先声”的明天在人才。成就已成过往,人才将是维系“先声”将来的根基。邱益清设想,能引进一批高学历、懂技术、出项目的高端人才,让他们在“先声”像当年自己那样,大展抱负,一成所愿。

  在“先声”20年之际,邱益清站在那座亲手设计的红黄相间的办公大楼,推窗眺远,豪情勃发,胸腔内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再干20年,再给“先声”一个新辉煌!(晓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