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江苏昆剧界,有一位人物一身是戏,拥趸众多。但他在业界的口碑和地位又远不止舞台,他的大胆创新让一个院团从濒死走向繁盛。兼具艺术才能和管理才能的他专攻武生,饰演的林冲曾被业内外一致评为“不做第二人想”,当年临危受命为江苏省昆剧院院长后,他的决策让昆剧院起死回生。他是“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兰花最佳表演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得者,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
柯军很忙,记者和他联系多次,才好不容易约到他的采访。作为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的副总经理,他需要为集团旗下数个院团的发展谋大计,费思量。不过,深深打上“昆曲人”烙印的他虽然早已调离江苏省昆剧院,却始终密切关注着昆剧的传承和发展,也以身为昆曲演员为傲。昨天,他在和记者的对谈中,对昆曲的未来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昆曲不是应该两条腿走路,而是应该根本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传统、一个先锋。”现代快报记者 陆一夫
才艺
武戏和文唱兼备,受北昆特邀
1978年,柯军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专攻武生,兼工文武老生。他功底扎实,扮相英俊,表演洒脱,唱、念、做、打俱全,能演的剧目非常多。《夜奔》的林冲、《狮子楼》的武松、《邯郸记》的卢生都是他的经典角色。台湾戏曲学者曾永义称柯军作为武生,让“一出《林冲夜奔》不做第二人想”。
除了擅长武戏之外,柯军还擅长文唱。他以武功的功底糅合昆曲的文脉,从而形成了勃勃英气中文武交融的独特演绎风格。他的这种全能型特长被北方昆曲剧院一眼看中,特邀他到北京担纲主演《宦门子弟错立身》,在剧中扮演男主角完颜寿马。凭借该角色,他以文武兼备的做派、婉转动情的唱段、高超过人的演技,在2005年荣获了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名列榜首。此后,他又荣获文化部第11届“文华表演奖”,并获得江苏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演艺才华,受到业界的一致推崇。
著名昆曲学专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新雷回忆说,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了中国辞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安排了一台昆曲晚会。为了凸显中国辞赋学会的主题,特别点了一折冷门戏《黄门赋》。这一来把昆剧院上上下下的人都难倒了。“因为《黄门赋》念白难度非常大。众所周知,念白之难大大超过唱曲,行话叫做‘千斤说白四两唱’,更何况《黄门赋》是长篇独白,共有135个骈句、639个古汉语音节。”就在大家苦恼的时候,柯军自告奋勇:“如果没人搭腔,那就由我来接。”在当天的晚会上,他从容不迫地登上舞台,神完气足地表演了《黄门赋》。他技惊四座,不仅受到观众的热捧,还引发了辞赋学会里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
才干
因为他,江苏省昆剧院起死回生
如果说昆剧艺术是深邃辽阔的大海,那么江苏省昆剧院就是正宗“南昆”的旗舰。然而省昆居然也曾有台上演者二十几人、台下观者仅三人的时候,也有被剧场经理拒演的尴尬。2004年,在这种落魄的情况下,省昆又从事业改为企业,从吃公粮变成自立谋生。就在这时,柯军临危受命,接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没想到,在他的掌舵下,省昆在六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死回生。这让业内人士和圈外观众都称之为“柯军现象”,争相传颂。
当时,柯军去北昆,与史红梅合作排演了《宦门弟子错立身》,一年时间唱响北京,还成为第22届梅花奖的得主。而北昆有意将柯军留在北京,还商议由他出任北昆副院长,爱人龚隐雷同时调往中国戏曲学院当教授。然而柯军最后咬了咬牙,毅然放弃北昆,坐镇南昆,担任江苏省昆剧院的院长。
上任第一天,柯军翻开昆剧院的账本惊出了一身冷汗:账面上仅存的经费竟然不足1000元!当时青年演员的工资每月只有800元,柯军本人也只有1800元。之后柯军采取了许多措施:为青年演员组织评比展演,为有功力的演员举办专场演出,率领团队进军院校和社区,扩充市场……到2009年,柯军当时向领导汇报时称:5年前他们每年只能演出四五十场,现在可以演到500多场;5年前昆剧院的收入只有9万元,现在已经超过了300万元;传承的折子戏库存从80出增加到了200多出。
才情
独树一帜,不赞同昆曲两条腿走路
对于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柯军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先进的理念和活动才能被许多业内人士称赞。2011年,柯军开展了“昆曲大美,地铁有戏——昆曲进地铁活动”,穿好戏服上好妆容的昆曲演员们坐上南京地铁,在地铁里为大家表演昆曲。一时间,这个活动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大家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昆曲可以走下舞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而柯军在推广昆曲的道路上也大大地跨了一步。
昨天在和记者对谈时,柯军旗帜鲜明地亮出他对昆曲传承和发展的观点。“以前许多人都在说昆曲要创新,应该两条腿走路。但是两条腿走路始终还是一个方向,我认为昆曲就应该向两个方向发展:传统和先锋。”柯军称,传统昆曲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它的文本就是那样的,如果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听懂就改文本,那就不是那个时代的东西了,是破坏。”而在先锋昆曲方面,柯军也做了许多尝试。在昆曲之外,柯军还擅长写书法,至今差不多三十年,他每天都要在家或办公室练字临帖。书法给了柯军灵感。在柯军“新概念昆曲”系列中,他把宣纸和笔墨搬上了舞台,现场挥毫。柯军向记者表示,自己虽然在同时走两个方向,但并不矛盾,“地球是圆的,两个方向到最后会回到原点,殊途同归。这对两种昆曲都有益。”
名家评柯军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你是一位具有宗教般信仰的昆剧艺术家!让我最受感动的,也就是你们的昆剧院,从院长以下对昆剧艺术都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苏童(著名作家):湿润的江南,缠绵缱绻的水磨腔,有时也有剑出鞘般的《夜奔》,大武生柯军在翻转腾挪中,挥洒出昆曲中的一抹英气。
田沁鑫(著名戏剧导演):我与柯军相识于2005年,一起见证《1699·桃花扇》的诞生。我惊讶于江苏昆剧院有如此英俊、年轻、对昆曲艺术热爱有加的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