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副部长”已经被处罚,那就说明点名、公开的条件已成熟。不遮掩,不讳言,不“照顾”,才能在正风肃纪的过程中更显公平、公正、公开。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4月份,“又一名省部级干部”因大吃大喝被处罚,该干部也成为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第2名触碰“高压线”被罚的省部级官员。这显示了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严厉程度。
就在近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抓好监督,曝光铺张浪费的典型案例。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省部级干部的具体违纪情况和处罚决定,却至今未对外公布。
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违纪具体情况,只是“纪检系统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这名省部级官员,是交通部的一位副部长,因为大吃大喝问题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一“透露”所带有的“神秘”气息,与当下声势浩大、不留情面的高压反腐氛围格格不入。
去年12月,中纪委首次在通报中对违纪干部直接“点名”。今年4月,中纪委公布了183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继续予以实名通报。换句话说,并没有迹象表明“点名制”会取消。
实名通报,彰显了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专家也认为,点名让党员干部压力更大,也更能深刻地认识令行禁止和正风肃纪。坚持实名通报,做到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有利于治腐,有利于监督,更鼓舞民心。
或许,没有及时实名通报这位省部级干部的相关违纪情况,是有特别的安排。不过,在当下的语境中,通报的及时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稍一“延缓”,就容易在舆论空间形成多种解读,甚至带来某种“猜想”。新浪微博网友“@碧水洗尘”就追问:反腐也要讲面子?为什么不点出腐败官员的名字?难道又是谣言?这类追问还有不少。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因大吃大喝被罚的第1名省部级官员是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去年12月,中纪委通报: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被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免去其职务,并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从“一视同仁”的角度看,尽早让交通部的这位副部长“显山露水”,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刑不上大夫”,这种高官特权早被打破。既然“副部长”已经被处罚,那就说明点名、公开的条件已成熟。
不遮掩,不讳言,不“照顾”,才能在正风肃纪的过程中更显公平、公正、公开。
当然,公开点名势必触及官员的实际利益,包括“脸面”,也容易被抵触。如果未及时公开通报是因有这样的因素在其中,那就更应该以更大声势和力量压倒“杂音”、回击阻力。
一句话,公众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