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太岁”头上动土

  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曾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长期兼职组织参与天文科普活动,获得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颁发的两项大奖。

  在中国文化中,天文这个词要比后来从西方引入的“天文学”这个词复杂得多。“天文”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就与人文浓烈地纠缠在一起。这与古希腊天文学作为独立研究的一门学科来说,显然有非常大的区别,尽管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记录的长度与精度方面独霸全球、成绩斐然。

  曾经有学者,如国内著名的天文学史专家江晓源先生认为,中国的天文与西方的“天文学”不是一回事,因此,他把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天学”。

  现在我们对天文学的认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谓天文学,是研究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演化的一门学科。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我念大学的时候,在火车上常常会被人问:学什么专业?几乎每次说天文学,都会接着被问:那以后毕业可以进气象台了?这真要感谢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视连续剧,让很多人对预报台风的皇家天文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天文学也许会研究火星上会不会下雨,但明天地球上是不是下雨,这是大气科学研究的范围。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从很多方面来说是为“人文”服务的。我们曾经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天文记录是真实的。所谓真实,就是今天看到木星三点钟从地平线上升起,那么自然要如实写下。但最近10多年,随着天文计算的发展,我们能倒退几千年前的天象,特别是大行星与太阳的运动及位置。结果,天文学史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古代天文记录中有做假现象。中国古代把木星叫岁星。所谓太岁头上动土,这里的太岁就是指岁星。在众多文献中,单单关于岁星的做假,就有多处。这些观测记录做假,或是后世为烘托前朝之乱,故意添加;或是当朝为渲染皇权而杜撰。好在这种做假,相比整个中国古代大量的观测记录实在很少,因此中国古代的天文文献至今还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古代天文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是为当时的政权服务。从中国文化特征来说,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各家都尊崇的一个原则。皇帝说到底就是“天子”,上顺天意,下顺民意。而最能体现天的,自然是各类天文现象,如彗星的出现、日月食的出现等。甚至民间都不能私学历法、天文,天文学成为皇家垄断的学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天文学的发展与延续,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始终以观测为主而很少考虑诸如行星运动理论、宇宙演化理论的主要原因。

  1921年江苏省天文学会成立。

  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

  自此现代天文学在中国生根发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