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新都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两张图,披露南京“绿肺”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紫金山上树很少;如今,这里有不少最美林阴道
  深秋的石象路 资料图片

  “建陵时还光秃秃的,现在变化真大啊!”近日,微博上流传着两张关于中山陵的航空影像图,前后相隔83年。一张拍于1929年,黑白照片上除了陵墓建筑,四周几乎没有绿化;另一张是摄于2012年的彩照,满眼绿色……原来,建陵前的紫金山绿化较少,很多地方都是荒芜的山地;建陵后,总理陵园管委会从外地引进了很多树种,各地也赠送了品种众多的纪念花木,精挑细选后装点在新建的道路两边,如墓道、陵园大道、石象路等,它们也被网友封为南京“最美林阴道”。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两张图相隔83年,对比鲜明

  “第一张图是1929年9月的航空影像,那时,中山陵的附属建筑还没全部完工,植被绿化比较少;第二张图是2012年航空影像,同比例。”5月20日,网友“东风永健”在微博上传了两张对比鲜明的航拍图。现代快报记者向中山陵园管理局的退休专家范方镇进行了求证,范方镇表示,图片内容与拍摄年代基本相符。

  第一张图上,警钟形陵墓建筑的四周很空旷,依稀能看到几条主干道路及附属建筑;第二张图是彩照,陵墓四周被“绿色海洋”包围了,笔直的墓道格外养眼,像一条绿色长廊。

  “其实,墓道分为左、中、右三条,中间宽两边窄。”范方镇说,不过从照片上看,墓道全被绿化“淹没”了。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没能和“东风永健”取得联系,根据他回复网友的评论,第一张图是由一名美国人拍的。

  1928年,紫金山开始全面造林

  在紫金山上进行人工造林,最早能上溯到东晋。

  “蒋山(即钟山)本少林木,刺史罢官还都,种植百株,郡守五十株。”据《建康志》记载,当时,为了开辟紫金山,统治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种树。到了南朝,每年春天很多官员和百姓都会到山上种树。当时的主要树种有油桐、棕树、松、杉、竹等,全是本土树种。不过,到了太平天国时期,紫金山战火频繁,最有名的灵谷梅花坞的梅林、紫金山的楠木林全消失了。

  1928年,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接管了紫金山林区,开始全面造林。最先“落户”紫金山的,是法桐和枫杨。

  “当时,一些新建的道路急需绿化,如石象路、钟灵路、陵园新村路等。”范方镇说,1928年,石象路首先种植了5米高的法桐,共195株。总理陵园管委会商定,陵园大道等重要路段全以法桐作为绿化树种,为此,陵园特地从上海引进法桐和枫杨共1.1万株。当时为了形成“绿阴长廊”,法桐主要种在道路两侧,而枫杨由于生命力顽强,对土壤要求也不高,主要种在沟边和林间。

  石象路和陵园大道成最美林阴道

  “南京,最美的秋天在石象路;最阴凉的夏天在陵园大道。”上网搜索,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

  不过,最初的石象路可不如现在这样风情万种。建陵初期,石象路以法桐为主,一到冬天,法桐落了叶就变得光秃秃的。2005年,石象路两边的铁栅栏被拆除,改栽瓜子黄杨绿篱、美人蕉,紫薇等;行道树改由银杏、乌桕、榉树、圆柏、枫香组成,共273株。此后,石象路变得摇曳多姿,深秋,各种颜色的树叶在路上“跳舞”!

  而陵园大道的法桐种植以来,园林工人每年都进行修剪。现在,它们的“个头”足有30米高,形成了一条通向中山陵的绿色长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