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5版:北斗年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5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东大一宿舍出了俩院士
北斗年会还坐在同一排
毕业后曾失联20多年,因航天重逢;如今都已80高龄,仍活跃在中国学术最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培康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你听说过一个宿舍出了两位院士吗?

  昨天的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近30位院士与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北斗导航的应用前景,其中主会场大厅的正中间第二排坐着两位院士,分别是张乃通和黄培康,他们竟然是舍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张乃通和黄培康两位院士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同住一个“学霸宿舍”。在毕业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直到两人都到了航天领域,才得以重逢。

  实习生 丁丽琼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胡玉梅 毛丽萍 刘伟伟 鹿伟

  院士自嘲

  舍友重逢

  张乃通:黄培康比我用功

  就在本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筹备期间,张乃通就知道自己的老同学黄培康也会来南京,很期盼这次见面。

  昨天,两人就像有说不完的话,从学术谈到生活。“老张,最近还南京、哈尔滨两边跑吗?”“是啊,我后天就要回哈尔滨了。”

  张乃通和黄培康院士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如今一位是通信领域的泰斗,一位是60年的老航天人。当年他们是一个宿舍的好兄弟。

  “62年前走进母校的情景还在脑海中播映,真希望时光倒流半个世纪,让我再经历一次难忘的大学生活。”张乃通说,在东大学习期间是他求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在这里他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起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张乃通毫不隐瞒,“那时候我们宿舍一共8个人,我的成绩不如黄培康,他一直是用功型的,而我属于不下功夫的那种学生。”

  “那个年代的学生很单纯,我们整个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念书了,每天晚上都是在自习教室度过的,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每次同学聚会,大家回忆起当年的同窗情谊,谈得最多的话题也都是‘学习’。”张乃通说。

  舍友重逢

  分别20多年,因航天相聚

  大学毕业后,两人服从国家分配走上了不同的学术道路,张乃通去了哈工大研究通信工程,黄培康去五院研究雷达。

  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人都到了航天领域,事业的交叉点越来越多,两人才得以重逢。之后见面的次数就频繁起来。

  “我们基本上一年至少见一次面,平时也会打电话互相关心一下对方,更多见面的场合都是一些学术研究会。”黄培康说。“如今一个宿舍的8个人,只有我和黄培康还经常联系,其他的同学都已经失联很久了。”张乃通的言语中有一些伤感。

  虽然已经毕业几十年了,两位老人依然惦念昔日的母校。每逢校庆日,他们只要接到系里邀请的电话,都会欣然答应,回到东大校园走一走。

  同桌的你

  先后当选院士,如今坐同一排

  两位老人如今都80岁高龄了,白发银丝,但依旧思维敏捷,活跃在中国学术的最前沿。

  作为老同学,他们都十分欣赏对方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2001年6月,张乃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年他67周岁。2005年,黄培康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还是黄培康的院士推荐人。

  对于院士,大家最初的印象一定是严谨、不苟言笑。通过接触发现两位院士在生活中都十分平易近人。张乃通院士在和现代快报记者分享年轻时候的趣事时,两手托腮,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时还说上几句当下的流行语。黄培康也不愿意别人称他为院士,他更喜欢被人称作是“老航天人”。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大会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昨天在大会现场,张乃通和黄培康被分在了同一排。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