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当王民高票当选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掌门人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管理混乱,经营无序的徐工集团。
“当时集团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率超过90%,而且优质资产并不多;资金捉襟见肘,困难的单位会拖欠职工工资几个月甚至一年多。”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回忆说,而徐州市政府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集团核心企业徐工重型的破产事宜。
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展开,从人事机构到营销系统,从产品定位到管理体制,让徐工集团整体经历了阵痛。“当时我们砍掉了许多吸血的小公司,共计对56家二三四级单位出售、合并和破产重组,涉及资产约20亿,人员约万人。”王民说。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在纷繁芜杂的市场机会面前,坚守工程机械的“中国制造”,而且是高端制造。徐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徐筱慧,至今还记得王民说过的一句话,“我就不相信中国人造不出优质的产品”。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坚守,徐工集团保持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长达25年,并在2012年创造了行业超千亿规模的中国纪录。如今,徐工集团已经是唯一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强的中国企业,其中起重机械位列全球第一;道路施工及养护机械世界第三,中国第一;成套混凝土机械世界第三;铲土运输机械中国第一,如此不一而足。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邢志刚 蔡一飞 陶魏斌
老工业基地的涅槃
诞生于战争年代的徐工集团在转型升级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是徐州市老工业基地涅槃的一个缩影。
徐州,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这个城市用超过10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为周边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能源支撑。
曾经的资源优势,也让徐州背上了转型发展的沉重包袱。资料显示,到2008年,徐州工业基本集中在传统产业,重工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72.3%——是典型的重化型工业格局。
“很多人谈到传统产业就把它作为劣质产业,是错的。”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徐州的优势在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也可以称之为有特色的产业,但是绝对不能按照老路子来发展,必须转型升级。”
从2007年开始,徐州充分发挥在传统产业领域所持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全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徐州进行了三轮化工整治,将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全部淘汰完毕,2013年,进一步将市区所有化工企业退出进入园区;同一年,对煤炭行业和水泥行业进行整治,淘汰了32家小水泥厂,共计66条生产线;2010年,对小焦化和小造纸掀起一轮整治,半年内关闭了60家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我们就关!”徐州市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王坤说。
同时,徐州市提出了打造包括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煤盐化工为重点的“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徐工集团、维维集团、中能硅业和协鑫集团、天裕能源、淮海中联水泥在内的多家重点龙头企业。
这还只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开始,用曹新平的话说,“下一步还要改革!”据了解,徐州市经信委将进一步梳理和延伸产业链,做大“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板块,大融合和大品牌”。
产业链布局新兴产业
曾经有一家半导体企业想要落户徐州,这在很多地方都是求之不得的投资,却被曹新平拒绝了。
原因是,半导体行业在徐州根本没有产业链,而且还要求政府配套投资60亿人民币。“有这60个亿,我可以把农村小学基本上都改造一遍了。”曹新平说。在这位市委书记看来,必须始终坚持什么是市场行为,什么是政府行为。凡是企业不能做不愿意做的,政府来做;企业能做的,比如投资产业,政府就一概不做。
正是秉承以产业链带动的发展理念,徐州用6年的时间,将高科技产业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过去的6%,跃升至2013年底的36%,平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
位于铜山区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徐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航科技)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主要为企业厂商研发生产发动机和离合器缸体的企业,正是以徐州周边山东河南等地的铝原材料生产产业链为依托发展起来的。
“如果没有我们,吉利帝豪很可能上不了市。”徐航科技副总经理郭志学踌躇满志。他们打破了此前国内整车行业发动机和离合器缸体全部需要依靠国外企业配套的局面。从最初和吉利合作,到如今为上海汽车和北京汽车研发设计发动机和离合器缸体,短短8年,徐航科技用技术赢得了口碑,用口碑换来的客户。“我们根本没有销售人员。”郭志学补充说。
继续推进服务业建设
“徐州有3个接近20亿销售额的商场,单店销售在全省仅次于南京,”曹新平说,“服务业是调轻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这些十亿级商场的发展,根本也得益于徐州市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徐州对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从2010年起,包括金浦北方氯碱、天富化工在内的多家工业企业,启动退城入园,搬离鼓楼区。根据规划,到2015年,三环路以内的工业企业将全部搬迁或关闭,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
如今,小南湖水街,滨湖新天地,彭城壹号,老东门时尚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相继建成营业;中央国际广场等功能性项目加速推进;新城区商务中心,高铁生态商务区正在建设中。徐州的目标,是要建成淮海经济区的商贸中心城市。
用曹新平的话说,商贸物流更需要理性发展,这也是徐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和办公用楼专项规划的原因。“如果不好好控制的话,以后会过度竞争。”曹新平说。
未来几年,徐州还将继续推进服务业建设,计划到2016年商贸、物流、旅游、金融和房地产分别突破1000亿元,实现“五大千亿元服务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