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的隔离桩,被市民戏称为“梅花桩”。最近几天,建邺区水西门大街的慢车道上,就多出了不少“梅花桩”。5月15日晚上7点半左右,郭先生骑车带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经过水西门大街时,不慎撞上了其中一个石桩,两人重重地摔在地上。
据了解,设置这些隔离石桩,是为防止机动车乱停乱放,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可是,这些石桩反倒“绊住”了不少骑车人。现代快报记者 张玉洁 廖健伟/文 马晶晶/摄
撞上“梅花桩”,孕妇摔倒在地
郭先生家住莫愁湖附近,5月15日晚上7点多,他骑电动车带着怀孕的妻子前往万达广场,行驶至水西门大街莫愁湖西路交叉路口时,不慎撞上慢车道上的一个石桩,他和妻子摔倒在地。
郭先生回忆:“过路口的时候,一辆电动车快速从我身边驶过,我向左让了让。等我打完方向,突然发现车子前面竟然有个石桩。”眼看就要撞上去了,郭先生赶紧又向左歪了歪车头,但由于距离过近,电动车还是“狠狠擦过”石桩。郭先生和妻子摔倒在地,妻子的右脚还重重地磕在石桩上,当场就肿了起来。
由于妻子已经怀孕8个月,这一摔着实把郭先生吓坏了,“老婆脚面肿得很厉害,还说肚子有抽搐的感觉,我赶紧拨打120。”郭先生说,妻子被随后赶来的120急救车送到明基医院检查。好在检查结果显示,胎儿目前没什么大碍,不过还需留院继续观察。
不少人被“梅花桩”绊倒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水西门大街慢车道的石桩上“吃亏”的,远不止郭先生一人。“就在我们摔倒的时候,我前面几十米外,一个骑车的小伙子也撞到了石桩。在地上半天才爬起来。”郭先生说。而就在四天前,一名女士在下班回家途中也被“梅花桩”绊倒,导致左脚脚趾骨折。
现代快报记者在水西门大街上看到,这些石桩高约四五十厘米,几乎遍布水西门大街每个慢车道的路口。记者粗略测了一下,相邻两个石桩之间的空当只有约1.2米,只够一辆电动车通过。
据水西门大街沿线的居民介绍,这些石桩是最近才竖起来的,自从石桩出现后,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几起被石桩绊倒的事故。“特别是晚上,很难注意到这些石桩,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一位居民说。
为了让石桩更显眼,在一些石桩前,管理部门放上了塑料荧光软桩。不过,由于这些软桩过于“脆弱”,不少已经被撞坏了。
“梅花桩”为防违停,已开始拆除
据建邺区停车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隔离桩是最近几天才装上的。设置隔离桩是交警指定的,用于防止机动车违停。
除了水西门大街有这样的石桩,现代快报记者在河西大街的慢车道上也看到了同样的石桩。
5月15日晚9点左右,当记者再次来到水西门大街时,发现市政工人正在拆除这些新安装的隔离石桩。在郭先生摔倒的路口,记者看到,慢车道上的石桩已经不见了,不过石桩原本所在的位置,还残留着两个刚用沥青补上的“伤疤”。据现场的一位工人介绍,最近有不少骑车人被绊倒,因此他们被临时叫过来拆除石桩。
昨天上午11点,记者看到,水西门大街北侧慢车道上的石桩已基本拆完,而南侧的石桩还“杵”在路上。有市民认为,相关部门在设置这些隔离桩时,就应该做调研,“刚竖起来没几天,这就拆掉了,不是浪费吗?”一位市民说。
观点
该不该设“梅花桩”?
市民、专家说法不一
市民:“梅花桩”太危险
中山东路全民健身中心门前的慢车道上,以及马路对面的慢车道上,都设置了“梅花桩”。虽然这里设置的是软桩,不过仍然招来市民的抱怨。
顾先生在路南的一家书店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软桩设置有段时间了,白天倒还好,晚上看到过有人撞上去。记者观察发现,慢车道上装“梅花桩”,都不会设提示。如果前方有人挡住视线,或者在夜间,路桩不容易被看见。
13日在水西门大街摔伤的张女士认为,管理部门设置这些“梅花桩”,没有考虑骑车人的安全。
专家:“梅花桩”是为了保护骑车人路权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设置路桩是为了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他说,有的机动车会驶上非机动车道,影响非机动车正常通行,骑车人的路权被侵犯,设置路桩后,机动车就进不了慢车道了。
有市民觉得,不让机动车进慢车道,除了设置路桩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设置监控探头,或者加大处罚力度。对此,顾大松认为,设置监控探头,机动车上慢车道会被拍下来,事后交警会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但在它开进慢车道时,骑车人的权利还是被侵犯了,这是事后处理的思路。相比之下,设置路桩是事前预防的措施。
责任谁来承担
骑车人撞上路桩摔伤了,责任谁来承担?顾大松说,这要分一般责任和严格责任。他解释,比如路上设置了隔离桩,如果大家都看到了,就你摔了,那也许是你自己没注意。而如果这个隔离桩把绝大多数人绊倒了,设置路桩一方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