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三叶虫、鹦鹉螺……这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科学家们都在青藏高原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前世,是汪洋大海,与现在的地中海连通。经过几亿年的变迁,它不断隆起,才变成“世界屋脊”。为迎接全国第26届科普周,昨天,“化石见证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展,展出的100多块化石,都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历经艰辛采集回来的。实习生 丁丽琼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文
赵杰/摄
5亿
年前
青藏高原是宽阔的海洋
现在的青藏高原,到处是冰山,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更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峰。
时光倒流到5亿年前,那里只有宽阔的大海,现在的地中海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展柜中,三叶虫化石、鹦鹉螺化石,就是见证者。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章炳高,从1966年开始,先后15次在青藏高原科考。“去之前,大家都认为青藏高原在两三亿年前是海洋,但我们科考发现,早在5亿多年前,这里就是海了。”章炳高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他们在青藏高原发现了距今5亿多年前的古地层,在这个地层中,他们找到了三叶虫化石和鹦鹉螺化石。
章炳高说,三叶虫是一种远古动物,生活在浅海海域,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而鹦鹉螺,至今还在海洋中,长得像鹦鹉嘴,所以叫“鹦鹉螺”。“这片海,当时叫原特提斯海洋。”
2亿
多年前
珠穆朗玛“鱼龙”称霸
1.4亿
年前
恐龙群留下大脚印
现场,展板上一个个“大脚印”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说,这是恐龙足迹化石,是在昌都镇国道沿线路边的悬崖上发现的。“最早的时候,这些脚印都是平的,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这些‘大脚印’被竖起来,成了‘脚印墙’。”
冯伟民介绍,1999年初,工程队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公路,在修路放炮时,炸出了“大脚印”。这些暴露出来的“大脚印”至少有8对,分为三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大脚印”自上而下,大大小小,最大的长达1.7米,就像是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留下的。
“这是恐龙大家族当年散步时留下的足迹。”冯伟民说,科学家们推测,这是一种叫雷龙的恐龙留下的,它们的身体长达18米,几乎等同于两辆公交车。
“这些脚印见证了青藏高原的变化。从地质时间来看,出现在大约1.4亿年前。那时,青藏高原的昌都,海水已经退去,藏北高原与横断山脉率先脱海,这里便有了恐龙的足迹。”冯伟民说,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其中一个地点就找到恐龙牙齿30多枚。1.4亿年前,恐龙在这里称霸。
2000万
年前
青藏高原身高2000米
展厅中,除了海洋动物化石外,还有古植物化石。其中一块桦树叶化石,就见证了青藏高原还是“矮个子”的场景。
化石巴掌大小,正中是一片桦树叶,脉络清晰。这块化石距今2000万年。冯伟民说,桦树只能生长在海拔一两千米的地区,而化石的发现地是在青藏高原4950米的高处,这说明,2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矮个子”,高度在2000米左右,远没有今天这么高。
青藏高原个子是怎么蹿上去的?专家认为,这和欧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有关,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在接触带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岩层发生挤压、变形,岩石发生变质,地形也不断往上抬升。
其实,青藏高原至今仍在“长个子”,平均抬升速率为5~8毫米/年,并出现大规模水平滑移运动。
科考故事
捡牛粪生火做饭
这些化石是怎么采集来的?章炳高和现代快报记者分享了他的第一次青藏高原考察行。1966年,他作为科考队的一员,踏上了青藏高原这片土地。
“我们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从北京到拉萨要花12天。”章炳高说。他们当年是从北京出发,坐3天火车到兰州,再从兰州转车,花两天时间到陇原,然后又坐大卡车,走青藏公路,白天赶路,晚上休息,连续7天7夜才到拉萨。“10月份,青藏高原那里已经很冷,我们科考队员都坐在卡车的后车厢里,一个个都被冻得不行。”
不仅路途辛苦,到了拉萨,连吃饭都成问题。“那时候拉萨的街上都没有饭馆,拿着钱也买不到吃的,只能吃招待所的饭,但是一旦错过饭点,一整天都要饿肚子。”章炳高说,于是,科考队员们常常要自己做饭,而且米面都是自带的,厨具就是一个压力锅,还要自己捡牛粪来当燃料。
不过,好的是,这次青藏高原科考有重大发现,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了5亿多年前的古代地层,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年龄往前推进了两亿多年。
在可可西里最怕感冒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沙金庚,也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科考经历。1990年,沙金庚在内的68位科考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装备要好得多,他们有19辆车的车队,带着可供科考队使用100天的食品、汽油、药品,但是他们要走进的是被称为“人类禁区”的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
2004年上映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被流沙吞没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个场景纯属杜撰,但可可西里的可怕确是实实在在的。
上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淘金热期间,很多人涌入这里,但上万人没能走出去。在沙金庚他们之前,全世界还没有任何科考队迈进过这片土地。
“我们那时有‘三怕’,缺氧、缺淡水,最怕的是感冒。”沙金庚说,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氧气稀薄,普通感冒很容易引起肺水肿,如果不及时治,就会危及生命。
在进入无人区后,车反倒成了麻烦,因为有很多地方车都过不去,整队的人还要帮着拉车,徒步的时候,科考队员身上还背着几十斤的器材和口粮,用科考队的车轮和队员们的双脚,在无人区压踩出了一条深深的路。
到科考结束,他们走了2.5万公里,采集的化石,记录了青藏高原从汪洋变为世界屋脊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