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市民借书和还书都自行操作……这样的智能书屋很快将在苏州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昨天下午,苏州市正式发布《“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到2015年,苏州将每3万人设立1座图书馆分馆,建370座图书流通点、12座流动图书馆、50座24小时智能书屋。王玲玲
此次发布的《“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从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活动、阅读服务、阅读环境、阅读成效和保障条件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
根据“指标体系”要求,首先,苏州全市公共图书馆将会升级。据苏州市文广新局出版处处长许春华介绍,除了加密图书馆分馆,还会面向工地、医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设置图书流通点。最值得关注的是,全市范围内将设立50家24小时开放的智能书屋。目前张家港已经有两个社区成立智能书屋,市民只需要一张开通借书功能的市民卡就可以刷卡进入图书馆借阅,还可以通过里面的自助图书借还机实现借还书。智能书屋里有书、有桌椅,无论什么时候,市民都可以来这里享受阅读时光。“这样的模式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许春华说,到2015年底,全市将设立50座智能书屋。除此之外,每3万人将设立一个图书馆分馆。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是每6.01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其次,苏州将建成市、县(区)统一的移动阅读平台、数字阅读检索与服务平台和市区“有线互动电视数字书报刊阅读平台”,让市民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检索图书,用有线电视翻阅当天的报纸。
在丰富市民阅读设施的同时,苏州还将启动“苏州记忆”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届时苏州的语言、服饰、建筑、戏曲、非遗等所有与苏州有关的元素都可以在这一数据库中检索到,并会在公共数字服务平台上开放使用。
据了解,《“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还与苏州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全面融合,如评弹书场、书院、书香公园、书香茶苑、特色书店等文化机构,使得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发展。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已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