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二届减重及代谢外科国际论坛在南京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有一家族,先后8人做过“切胃”减肥手术。国外最新研究发现,做减肥手术的人,口味会发生变化。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统计发现,确实如此,包括这一家族在内,很多手术后的人,都不爱吃肉了。不过,切胃等减肥手术不是谁都能做,只适合病态肥胖人士。通讯员 杨伶俐 实习生 冒贻宣 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胃旁路手术指一系列类似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外科手术,其共同特征为:手术首先将胃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较小的上部,和较大的下部,然后截断小肠,重新排列小肠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降低吸收。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2008年的数据,2000年后胃旁路手术已经取代缩胃手术,成为美国最流行的减肥手术,每年开展约10万例。(来自百度百科)
一个家族8人先后做“切胃”手术
太胖,十几年不敢拍照片
这一大家子里,42岁的马女士是第一个做减肥手术的人。30岁的时候,马女士患上了内分泌失调,体重迅速飙升,40岁时,身高150厘米的她,体重已经达到了217斤。
马女士先后尝试过减肥药、减肥茶、运动减肥等等,但是收效甚微。想跑步锻炼,根本坚持不下去,跑两步就喘。不仅如此,身体还每况愈下,甚至患上了糖尿病。
马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身材肥胖,她十几年都不敢拍照片。不仅如此,还耽误了终身大事。“没有哪个小伙子,会喜欢我这么胖的人。”马女士说。
2011年,马女士决定尝试一下做减肥手术,马女士做的是胃旁路手术,俗称切胃手术。这个手术是切离胃,让胃等消化系统“绕路”或者说是“短路”。在胃的上端离断(并不切除取出)胃,形成上端的小胃囊。把远端的小肠与小胃囊吻合。这样的话,胃的容量只剩下30-50毫升左右,切离了九成多的胃不用。
现在不怎么吃米饭了
手术后三个月,马女士体重下降非常明显,但是到了150斤后就停滞了。大约一年后,体重又继续往下走,现在是135斤左右。医生术前曾经做过测算,马女士最理想的体重是110斤左右。
自从身体瘦了以后,马女士觉得最大改变就是服装柜台售货员的目光,“以前我走过去,她们都是用眼睛瞟一眼,现在服务员热情多了,说找找也许有我穿的尺码。”马女士开心地说,现在血糖控制得也不错,糖尿病症状也消失了。
由于胃的容量小了,饭量也自然而然剧减,“现在基本上以素菜为主,米饭都不怎么吃了,吃两口就觉得撑得难受。”马女士说。
一家子先后8人做手术
在马女士的鼓励下,她的大家族里又有7人先后做了减肥手术。
“8口人,来自家族三代,年龄最大的是我妈,做手术的时候67岁,最小的是我侄女,还不到30岁,”马女士说。
其实,做这个手术也是没有办法,她们家似乎有肥胖基因,8个人的体重不仅严重超标,其中4人有糖尿病。马女士的侄女,体重已达200斤,最严重的一个,体重达到了330斤。如果不通过手术治疗,肥胖不仅威胁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
“最后一个做手术的是我侄女,上个月刚做过,现在还看不出效果。”马女士说,其他7个人,效果是非常明显的,330斤的那位,体重已经降到了220斤。
手术后,饮食口味发生变化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手术后,这8个人不仅体重出现了下降,连口味都发生了变化,不怎么爱吃肉,很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就拿马女士来说,手术前,几乎是无肉不欢,手术后,看到肉尽管能吃一点,但不怎么想吃了。开始喜欢吃素菜。包括马女士在内的8个人,几乎都有这个特点。
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告诉记者,医院总共做过300例各类减肥手术,发现有60%的病人口味都发生了变化,不爱吃肉了,爱上了蔬菜和水果。
今年4月,国外专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肥胖症手术》杂志上说,他们对103名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英国人进行了调查,近75%的患者在术后不再喜欢吃肉了。研究人员表示,患者手术后口味改变可能是因为肠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以及手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医生在手术前会将这些情况告诉患者。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这种手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梁辉说,手术都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做了就做了,想恢复到原来样子是不可能的。
至于选择哪种减肥方式,则根据医生的判断,以及患者需求。比如,胃旁路切胃手术,适合肥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手术难度更大,因为要再造消化系统,袖套胃切除适合单纯性肥胖。
专家强调,切胃手术只适合病态肥胖人士,正常体重范围内,甚至一般肥胖的人士,不能做这种手术。
球王马拉多纳
曾“切胃”瘦身
自1997年球王马拉多纳退出职业球坛后,短短几年,他的体重以火箭腾空般的速度飙升,俨然成了个“肉球”——1.68米的身高,体重120多公斤。马拉多纳不愿就此“沉沦”,为了恢复体形,2005年,马拉多纳接受了“胃绕道手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报道称,“马拉多纳神清气爽再督战,身形暴瘦年轻数岁。”可见切胃瘦身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