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的股权转让项目猛增,“五一”节后的一周就又有十五宗央企股权转让项目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央企股权”的名录上。如此频繁的股权转让挂牌,从4月就已经开始。在这些股权转让项目中,大东家有中海油、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各类央企。
“砸锅卖铁”井喷
央企近期频繁的“砸锅卖铁”,官方语言称之为“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国资委曾在去年8月中旬发文,要求央企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积极行动者早已在去年开始运作,这些积极行动者大都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巨亏王”,例如中远、中铝等央企。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远洋业绩说明会上,中国远洋董事长马泽华就表示,去年中国远洋积极变革,围绕“增收入、降成本”主线,通过资产出售与经营减亏两条路径来实现扭亏。
数据也显示,中国远洋2013年净利润为2.35亿元,成功扭亏,其中很大一部分依赖资产出售,资产处置收益高达65亿元。
中国铝业年报也显示,扭亏过程中通过资产处置带来的收益占到了一半。
据了解,去年年底也是一段央企股权转让挂牌的密集期,很多项目成交都在今年的一季度,因为对央企今年一季度的整体利润会有一定的贡献。
“虚胖”的央企
近日,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07亿元,同比增长3.4%。央企利润一季度的表现比外资、私营企业都要抢眼,但是如果剔除上述提及的卖资产的因素,央企利润表现或将难出头。
其实早在2012年央企就迎来了业绩的分水岭,良好发展的势头在2012年没能延续,鞍钢、中铝等央企纷纷传来亏损的消息。
2013年,在国资委要求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等多重行政手段之下,央企整体利润实现了全年3.8%的增长,但与年初提出的10%的增长目标仍相差甚远。
转至今年,情况更糟。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关于“少数亏损企业可能处于困难长期化”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
财政部最近公布的国有企业利润数据显示,1-3月国有建材、施工房地产、汽车、电子和电力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高;化工、煤炭、纺织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交通、钢铁和有色行业持续亏损。
除了产能过剩的大背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又面临着投资增幅下降、需求疲软,这也意味着煤炭、钢铁、有色造船等企业利润的亏损仍将继续。
而另一方面,过去央企中的那些盈利大户也压力陡增。最近公布一季度财报的央企中,中国石油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2.48亿元,同比下降4.9%;中石化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34.77亿元,同比下降14.9%;中移动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下降9.4%。
央企中另一支利润贡献大军房地产企业也开始面临着投资持续下滑、需求低迷,未来盈利前景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尽管资产处置给央企利润表现带来的利好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复杂的情况下,靠资产处置去拼业绩的央企或将撑不了多久,“砸锅卖铁”后,央企或将原形毕露。
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