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的语言与个性——寻获它的过程中充满选择与挑战。或规训于传统,或付诸形式与观念,两条路摆在面前,皆可通行。一条是大道,宽阔平坦,但总也望不到边;一条是小路,近在不远处,但多镜花水月,易迷步于乱石荆棘间。大道,目的地在心;小路,参照物近于眼。是循大道还是走小路?近人多茫然……
巧取豪夺般纠缠在题材与观念里的人不在少数,七拼八凑投机于形式与手段的人也很多,之于他们那才是大道。目的地清晰显见,路旁时现彩旗招展,停车靠岸便能寻得行营驿站。显然,传统价值体系正逐渐被打破,新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在旧有的审美体系中滋长蔓延。如此局面下,可作释义的解读倒是颇多,诸如“另立传统”或“水墨新时代”,皆是好的祈望与愿景,但是该走的路似乎还很远。
传统是文化体系中最具优良品质的基因,它存于文化母体内的每一粒细胞之中,在繁衍生息的进程中渗入我们的血脉,无法被取代,更不能被抽离。所以无论是“另立”还是“创新”,无论是观念的表述还是形式的展现,其根本都应是对固有文化血脉的发展与因袭。择大道还是选小路?其实我们并不茫然。
作为一位年轻的80后艺术家,赵怡文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传统技法的积习与文化的积淀占据着主体,那优良的基因也便随着这样的积习与积淀流进他的意识里并潜存于血脉之中。但与此同时,新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语境的变异又令他在思想意识层面发生转变。一面是从传统图式面貌中进行突围,一面是依着新的语言结构加以时代表述,守陈与创新,形式与观念,矛盾地缠缚在一起。总有一种力量会占据主体,绝大部分艺术家通过拣选自己所擅长的语言形式探求着画面的个性,而赵怡文却反其道行之,他将矛盾扩大化,并于矛盾与矛盾的对视中找寻平衡。
碎乱的直线,交织出几何形体,画面中的人物充斥着紧张的情绪;干枯厚重的曲线,撑出空间又解构画面,山石物影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若隐若现。人与景、物与境,在他的笔下如迷般纠缠。乱石沟壑,草木幽潭,荆棘满布的空间被挤压得愈发狭小。躯体被裹挟,被遮蔽。画中的人已无力挣脱,更拒绝挣脱。漠然无视,相互依偎,却无语。现实世界的冰冷仿如这般。这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虽共生共存,却又颇多瓜葛。
矛盾于矛盾之后便是和谐——这是赵怡文的潜台词。他擅长制造矛盾,更善于在矛盾中架构和谐。他打破传统图式面貌,又回归传统的技法当中;他付诸传统绘画的精神表达,但又将主诉语落在当代语境的表述之上。山水、花鸟、人物,三种题材本不入一画,且难入一画,但在他的笔下被轻松地归置在了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面貌。那画面所传达出的既有新的时代气息,同时又不失传统笔墨技巧与形式美感。理论与悖论、遵循与背离、具象与抽象、线条与泼染,这些矛盾点穿插在他的画间,统统被转化为画作中语言符号的支点。传统观念的缝隙间总会有通径可循,走过去便豁然开朗,赵怡文通过这些极具表现力的实验性画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水墨画的一种新的可能。
刘梓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