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丹麦女王江苏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她花了6个月时间
寻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
  玛丽安娜与丈夫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摄

  重回舅舅辛德贝格当年庇护中国难民的故地,玛丽安娜对南京之行充满期待。27日晚,到南京的第一个晚上,她在金陵饭店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他是个很有魅力的人,热心肠,很帅。”说起辞世30年的舅舅辛德贝格,玛丽安娜的目光里充满温暖和自豪。

  2000年,请假6个月搜集材料

  舅舅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义举,玛丽安娜仅从家里的照片中略知一二。玛丽安娜说,对于辛德贝格经历的打捞,始于2000年丹麦奥胡斯市一家报纸的报道。

  2000年5月,中国、丹麦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一个“珍爱和平和生命——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大援救”的展览,在奥胡斯市市政厅展出。中国学者、南京大学教授高兴祖请当地3位人士寻找辛德贝格。“我妈看到了这篇报道,我就决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搜集舅舅的遗物,来纪念他。”玛丽安娜请了6个月的假四处奔波,“我舅舅曾制作了一部在日内瓦上映的电影,但我们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下落。”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唯一一部纪录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是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美国牧师马吉拍摄的。玛丽安娜所说的,正是这部电影。

  1938年,马吉曾前往南京的江南水泥厂,拍下该厂难民区及往返途中的15个电影镜头,而驱车接送马吉、协助拍摄的正是辛德贝格。当年6月,辛德贝格回国途经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放映了这部电影。

  2003年,与中国学者取得联系

  2000年,就在中国的学者和记者开始寻找辛德贝格的时候,丹麦记者阿比德高见到了辛德贝格的妹妹比滕,也就是玛丽安娜的母亲。他曾在报道中提及:“幸亏辛德贝格的两个妹妹还保存了一些档案、信件和照片。”

  而在中国国内,寻找辛德贝格仍然是一项艰辛的工作。2000年5月,南京栖霞两座难民营课题研究者戴袁支走访江南水泥厂,翻阅《厂志》时仅见到这样的记载:“辛波,丹麦人,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前夕来厂,不久即离厂。”

  2002年1月,戴袁支辗转与丹麦驻华大使馆取得联系,联系上记者阿比德高。几经辗转,2003年5月,戴袁支终于与比滕一家取得联系。

  4年培育“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得知舅舅的事迹后,玛丽安娜决定为他培育一种特殊的黄玫瑰,“选择黄色是因为在丹麦文化里,黄色代表勇气。黄玫瑰是非常难以培育的。我想这也正如我的舅舅:勇敢,独特,不容易被轻易复制。”

  玛丽安娜和园艺师花了4年时间将黄玫瑰培育成功,将其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

  2006年4月,80岁的比滕老太太来到南京,亲手将黄玫瑰种在和平广场的苗圃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由此建起了“辛德贝格玫瑰园”。玛丽安娜说:“‘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舅舅辛德贝格,它更象征着和平的愿望与永恒的纪念。”

  2006年,发起辛德贝格基金会

  接受记者采访时,玛丽安娜说,2006年,辛德贝格基金会在丹麦设立,“这是我的主意,大家都同意。许多人以辛德贝格的名义或者相关的名义捐赠。”

  今天,她将重回辛德贝格当年救助难民的江南水泥厂,“看看那里的老工厂,看看舅舅住过的屋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