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人物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4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难舍校园情愫,一代名师退休20多年,天天到校听课
90岁的“小学生”
  年轻时的王兰非常美丽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右一为王兰
  王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课,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90岁的“同班同学”
  王兰给年轻老师传艺

  和上学的孩子们一起,每个清晨7点多,一位漂亮的老太太会走进南京长江路小学的大门。她全白的头发修剪成微卷的短发,身上穿的衣服,主色调从来都是深深浅浅的红,白皙的肤色上泛着若隐若现的微红,很明显,她化了淡妆。当你被她吸引,在心里揣度她的年龄时,面对的,是一双清亮的眼睛……这位老人是谁?她叫王兰,90岁的长江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每个工作日这样走进这所小学,她已经走了60年,并且还在继续着……

  实习生 欧阳丽蓉 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文 赵杰/摄

  ■“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

  

  ■“把每个孩子抓在手上,不放弃。 ”

  

  ■“爱生活和爱工作不矛盾,教师可以时髦但不妖艳,给每位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王兰语录

  90岁的“小学生”

  90岁的老人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90岁多难得,应该在家颐养天年,不能磕不能碰,要保护好。但90岁的王兰,却仍在坚持每天到小学去,当一名“小学生”。这位90岁还在上班的特级教师,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而且,她可一点儿不显老,小学生们眼里,这位奶奶可是大美女。

  4月25日,现代快报记者到长江路小学想找王兰老师聊聊。

  推开一楼王兰工作室的门,就见王兰老师又换了一套新装,大红色的羊毛衫上,罩一件黑底红花的长外套,这外套还是短袖的,非常时尚,腿上穿的是黑丝绒踩脚裤,脚穿一双洋红色的平底鞋,搭配一个精致的小拎包。

  正逢她要到四(4)班听课。四(4)班在四楼,这位90岁的老人徒步上楼能行吗?当记者提出要扶一扶她,她立即笑着拒绝。“不用,都走习惯了。”结果是,王兰老师一步不歇一口气爬上四楼,有些感冒的记者倒拖了后腿,跟在后面有些赶不上。

  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语文老师赵洪湖正在做课前准备,这时,王兰老师站在了两排座位的中间。“同学们要勇敢地发言,不要怕错,没关系!”听着王兰老师的话,孩子们点点头。王兰老师迅速走到最后一排,坐了下来,当起了“小学生”。

  这是一节课文《蕃茄太阳》的预备课,因为下周要开公开课, 赵洪湖已经借别的班展示过一次他的教学思路,这一节,是要提醒孩子们自己回家预习。

  “赵老师的课不错,但我也给他提建议了。这篇课文,文中的‘我’是个残疾人,另一位主角是个盲童。孩子听出来文中的‘我’是拄着拐杖的,她想长大后把腿给作者。文中的‘我’,生活艰难、心情灰暗,但在和小孩交往后,被孩子感染了。文章有一定难度。小孩子理解小孩子的想法可以,但大人的想法小孩难理解。”王兰老师说,尽管是这样,但她也建议赵洪湖,不要直接把重点划出来。“要完成两个角色的理解,孩子们找到之后再呈现出来,不是告诉,而是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找,去读懂。”

  王兰老师已经和赵洪湖老师一起“磨课”磨了多次。“我们现在的年轻教师,都是高学历,也愿意学习,但一定要时刻记着,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孩子,不能从大人的角度出发。”

  一番话说得赵洪湖老师连连点头,又开始琢磨起怎么调整。赵洪湖是王兰老师的第五代弟子,80后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王兰老师对他要求非常高,一节课,常常要反复磨多次,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结束了课堂中的内容,赵洪湖又来到王兰工作室,这一回,王兰老师说了很多鼓励他的话,让他尽力就好。

  这样的听课,一天有时是一节,有时是两节,甚至是三节。“听课后还要再想,再和老师谈。”王兰老师说,她都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什么样的课他们收获大,什么样的课他们听得懂。

  一代师表,带出五代弟子

  “哪一年办退休的?我也记不太清了。”说起退休这事,记忆力特别好的王兰老师却记不清,原因就是她其实从没有享受过一天退休生活。年纪越来越大,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带徒弟上,陆续带出了五代名师弟子,他们站在台上,她就坐在教室后面,陪他们成长,甘当绿叶。

  “王兰老师是1992年或是1993年办的退休手续,但只是从讲台上转到了教室的后面。”学校的老师们说。

  王兰老师的入室弟子共五代,不到20人,但学校的语文老师有30多位,都受过王兰老师的指导,还有慕名来的省内外教师,就难以计数了。因为对弟子非常严厉,老师们背后给王兰老师起了个外号“王婆婆”。

  王兰老师的大弟子叫刘军,也是特级教师。“那是1985年,我已经是区里的骨干教师了。所以有机会参与长江路小学最早的‘师徒制’,拜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老师为师。”

  王兰老师在学生面前温和,对自己的弟子严厉。而刘军的性格温和,师傅提的意见能虚心接受。“我很能忍耐,也不怕吃苦。”

  师徒俩相处久了,现在走在外面,人家都以为是母女俩。刘军老师退休后,也和王兰老师一起为培养年轻老师出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用在长江路小学85后年轻教师赵昌竹身上最合适。他是长小的毕业生,2000年离开小学,10年后本科毕业,又回到这里当老师。“我小时候是王兰老师的学生,曾听过她的课,现在我是她的徒弟,是第五代弟子中的一个。”赵昌竹非常骄傲。

  赵昌竹说,回忆读小学的那些日子:有无数个清晨,我在红色的操场跑道上看见——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缓慢而坚定地迈出踏实的脚步。走向教学楼。有无数个课堂,我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椅子上看见——一位和蔼的老人,她专注的眼神凝视着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观察着课堂中的一丝一毫。“10年后回到这里,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有个人从没变过。”赵昌竹发现,他仍然能看到,操场上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他仍然能看到,教室里那个和蔼的老人。她的步伐仍然矫健,她的目光仍然坚定。小时候见到她,会傻乎乎地和同伴一起喊“老师好”!而现在每每见到她的时候,他会亲切而敬重地向这位老人问候一声“王老师,您好”!

  王兰老师很喜欢赵昌竹,欣赏他的文笔和工作热情,但批起他来从不留情。在赵昌竹记忆里,这样的批评有好多回。

  “记得有一次我教学完《清平乐·村居》,王老师就提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离孩子太远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好,不容易体会到辛弃疾当时的心情,那是在经历了战争之后有感而发的作品。你要记住,你面对的是孩子,一定要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才能让孩子体会、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赵昌竹被点了一下才领悟,自己最大的疏忽就是对于创作背景的介绍不够深入,也就因为缺少了这一点,所以导致了课堂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王老师一眼看穿,一语道破。她的这番话,实则就体现出了儿童本位的观点。”

  王兰老师关注每一个细节,有一次教学《燕子》这篇课文,赵昌竹出示了一张“飞燕”图,一下课走出教室,王兰老师就上前给他指出了问题。“你那张燕子的图片用得不好,你知道问题在哪吗?”听到这句话,他是一头雾水,用的不就是一张燕子的图片啊,

  这能有什么问题呢?王兰老师见他不明缘由,解释道,“你要读懂文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燕子的形态的?”说完,王兰老师带着他梳理了一遍课文,书上对燕子的形态表述是活泼机灵。“你再看看你挑的图,那只燕子看起来又肥又笨,哪还活泼机灵呀?”这虽然是个很小的细节,但王兰老师却能观察入微,讲究至细。

  “要想学生轻松点,你就不能轻松”

  自己做学生时,王兰老师那么和蔼,为什么自己当了老师后,她那么严厉?赵昌竹后来才明白。王兰老师常说——要想学生轻松点,你就不能轻松。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给学生减负,但却总是能听到学生叫学习累,说学习辛苦。原因何在?王兰老师给出了答案。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学生轻松点,你就不能轻松。’”

  在王兰老师看来,现在的孩子实在太累。在学校学习已经很辛苦,课余时间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但也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王兰老师说,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爱好来发展,不要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意愿。社会是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从事哪一项工作,做好了,就是“行中状元”。

  王兰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她对曾孙的教育上就显现出来。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曾孙,没有去上课外辅导班。“孩子之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益就好。我小时候就志愿做小学老师,所以我读了师范,并一辈子都努力做好这份工作。”王兰老师说。

  拒绝住新房,只为离校近

  90岁的王兰老师,美丽的形象绝对是老人中的佼佼者。四年级小学生万优优说,一年级就见到王老师。“当时觉得好奇怪啊,这位奶奶真漂亮,对我们很慈祥,她是谁的奶奶呢?”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奶奶当时已经80多岁了,还在坚持当老师。这份美丽和优雅,王兰老师坚持了一辈子。

  一天傍晚,现代快报记者走进王兰老师的家。这套只有两室半的房子,她已经住了30多年,因为离学校近,她拒绝了子女请她去住大房子的要求。

  房间并不宽敞却很整洁,每个角落都透露出主人生活简单却精致的生活气息。地被拖得锃亮,客厅的餐桌也收拾得很整洁,客厅一角还摆放着一束粉色的百合。走进王兰老师卧室,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卧室并不大,估摸着只有十几平方米,但沙发、茶几、床都被合理地摆放其中。房间的窗帘有一种低调的美,暗黄色的主体上印刻着复古的花纹。临窗摆放的床也同样复古,床头是黄色金属质地的,镂空立体的设计,充满了一种自然的欧式风韵。

  王兰老师缓缓说起自己的童年。她老家在河北,不过从小是在北京的舅舅家长大的。舅舅当年是文史馆馆员,是位国画家。舅舅精心栽培,让她读了很多书,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因为从小志愿当一名小学老师,所以她选择了师范学校。后来因为抗战,在师范学校的学业迫不得已中断,之后的日子里她只能以自学的方式来继续自己的学业。

  再后来,王兰老师结婚了,丈夫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跟随着丈夫调动,她来到南京。丈夫在现在的玄武高级中学当英语和历史老师,王兰也在1951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蓝家庄小学任教。因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她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也很爱学习。

  1955年,因为工作表现优异,她被调入当时江苏省重点小学长江路小学任教。“当年全国报纸上都会刊登长小的优秀经验,全国教育厅长开会都会来长小调研,所以能够来到长小,自己觉得很光荣,也觉得压力很大。”王兰老师说,当时全省最优秀的老师都会被调入长江路小学,自己只能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的课教得更好。

  王兰老师已经在长江路小学工作了60年。60年间,王兰老师见证了长小一点一滴的发展和变化。“看到学校越来越美,青年老师和孩子不断成长,我就觉得特别欣慰。”王老师说,60年的相守,让她与这座校园不可分割,来到校园才能让她觉得踏实和开心。“我在这个学校工作生活了60年,学校像我的家似的,我已经离不开她了。”王兰老师说。

  她站在讲台上的那些年

  王兰老师1925年出生,是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专家。1978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称号,1979年、1983年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出台,她边学边教,发现汉语拼音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用硬纸板做了6个单韵母字母教具,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时的口型。ɑ——嘴巴张大,o——嘴巴圆圆,e——嘴巴扁扁,i——上下牙齿对对齐……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ui——从圆到扁,iu——从扁到圆……这样教,学生就学得快,记得牢。她还运用教具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把原本抽象的拼音符号形象化了。

  “老师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还是谋生的手段?我是当事业来追求的。对教育事业负责,我会把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向大家学习,不怕别人超越。”

  她的美丽之道 坚持化妆,欣赏自己的白发

  王兰老师的标志形象,就是一头白发和红色的衣服。这个形象,是从60多岁开始的。

  “我60多岁头发就全白了,染发不健康,我觉得一头白发也不错。”为了配白发,她的上衣都是红色的,大红、玫红、桃红、粉红,甚至她还有红色的豹纹围巾做点缀。“我每天都化妆,人老了,气色不好,我化点妆,孩子们喜欢。”60多岁开始学习化妆,两三分钟就能搞定。“打一点粉底,上一点腮红,有时还会涂口红,花不了多少时间。”

  “每个季节,至少有五六套红衣服,都很漂亮时尚。”老师们说,有些年轻人,打扮得都不如王老师漂亮。

  她的健康之道 粗茶淡饭,心态快乐

  “在学校,我就是老师。每次听到孩子们喊‘老师好’,我就特别高兴。”王兰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的心态,是她的健康之道。规律的生活,也让她每次的体检报告单都非常漂亮。“我们有些年轻老师多少有这项那项指标或高或低的,但她从来没有。”校长宋红斌说。

  这漂亮的体检单背后是什么?“我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在牛奶里放上麦片、芝麻粉和核桃粉,微波炉里一打,就是我的早饭了。”从家到学校,王兰老师要走上10分钟。到校后如果有空闲,她还会围着操场走几圈。

  中午回到家,她自己做饭吃,通常很简单,吃点面条。晚上会烧两素一荤,或是两素一汤。“我不挑食,吃得简单,吃饱为止。”虽然已是90岁高龄,只要有空,她都是自己到菜场买菜。晚上,通常9点就休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