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周年前的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进行的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追击阶段,由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部和第四野战军两个军组成的先遣兵团及华东、中原军区部队共120万大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在华东、中原解放区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南京、上海、杭州和江南中共秘密组织与游击队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运载工具,在长江中、下游数百公里的宽大江面上强渡长江,突破了国民党军70万陆军和89艘舰艇、300架飞机支援组成的长江防线,对国民党军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的进攻,取得了辉煌战果,消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推翻了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占领了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攻占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了杭州、南昌、武汉等名城和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广大地区,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王辅一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研究员)
数十年来,不少书刊在讲到渡江战役时,往往写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起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值此南京解放65周年之际,亲历那场战役的王辅一少将为现代快报独家撰写了本稿件,还原历史的真相。
渡江战役在《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之前已打响
笔者作为时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机要秘书,负责管理机要电报,记忆很清楚,渡江作战是按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发起的,而不是按《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起的。道理很简单:一是,《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全文830多个字(含标点符号),没有一句话讲到渡江作战。二是,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它是以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及苏南、皖南、浙江等地区为目标的,而进军命令是讲向全国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区,包括向华南、西南、西北、绥蒙进军。三是,渡江作战是4月20日晚发起的,而向全国进军命令是4月21日发出的,进军命令尚未发出,渡江作战部队怎么按照执行呢?因而按《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起渡江作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情况是:1949年4月21日7时,总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20日20时,第七、九兵团发起了渡江作战,至今晨6时,已有28个团登上南岸,“渡江风浪平静,遇敌抵抗不强”,正“向纵深挺进中”。
电报很快发到北平,毛泽东看到后自然感到十分欣慰,他几天前还有点担心的渡江作战,胜利来得如此之快,是他预料未及的。顿时,毛泽东当时正在思考趁解放军胜利渡江、国民党军肯定会溃败的良机,组织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构想迅速形成。于是,他便立即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用自己和朱德总司令名义,于当日发出,意在号令全军趁热打铁、加快向各地的作战进程,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4月17日:毛泽东定渡江战役的时间为4月22日
渡江战役的发起时间,一直是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关注的一件大事。1949年2月11日,军委复电刘、陈、邓、粟、谭等,确定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之权”,“3月底开始渡江作战”;4月3日,军委复电总前委: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15日发起“全线渡江作战”。由于国共进行和平谈判,渡江时间后延。对军委和总前委当年往返电报磋商的情况,笔者略作介绍。
4月15日5时,中央军委电告总前委和二野、三野:“和平谈判决以4月20日(卯哿)为期限,……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16日8时,军委致电总前委和二野、三野:“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于22日(卯养)一举渡江成功。”要考虑南京方面在和平协定签字后要求给他们调整部署的时间,“我军是否可能再推迟3天,即由卯养改至卯有(25日)渡江。这种推迟,是否于我军士气及渡江任务之完成上发生妨碍”。还询问:“近日渡江准备情形,渡江把握程度及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全军渡江等项”。这看出,此时毛泽东对渡江作战是很牵挂和有担心的。
邓小平、陈毅接到军委16日8时电报后,立即找指挥中集团的总前委委员、三野副政委谭震林和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到合肥以东的瑶岗商谈,于17日晨1时以总前委名义报告军委并告二野、三野:“我们一致认为,以确定养(22日)夜开始,不再推迟为好。而且夺取北岸敌桥头堡及江心洲,必须与正式渡江紧密衔接,不宜停顿,否则将给敌人以调整部署的时间,增加我们的困难。”“在政治上无绝对必需的条件下,务必不再推迟至有(25日),因为前方困难甚多,延长一天时间增加一分困难,不但影响士气,人民不安,特别是把我们各个有利渡江的地点都暴露了。”“我们审慎研究渡江有把握。现芜湖、安庆段第九、七、三等3个兵团准备均属充分,至少有一处必能先成功。”这些意见和态度,实际上是总前委、三野前委和兵团三级的共同看法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上到军委主席,下到兵团领导人,对这场战争胜负是极其关注、极其慎重的,字里行间均体现出他们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当时习惯于夜间工作的毛泽东,以军委名义于17日3时复电:“你们应按原计划,确定于22日渡江不再改变,并必须争取一举成功,是为至要。”
4月18日:毛泽东定渡江时间为4月20日,4月22日实行总攻
4月17日,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当日3时复电,又立即与等待军委复电尚未返部的谭震林、王建安、宋时轮研究了第七、九兵团的具体作战部署,于当日13时上报军委:确定于20(哿)日黄昏开始渡江作战,东、西集团于21(马)日黄昏开始渡江作战。还写道:“我们两周来经过反复研究,并设想种种困难之后,均一致认为,20日后开始渡江作战,到22日全部投入夺取南岸的总行动,以后完全占领皖南5个县,均有把握胜利完成。三野苏中方面,虽是敌人主力所在,可能困难多些,但亦认为可以胜利完成。故一致请军委考虑,如在全局上20日可以开始,22日实行总攻,则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作战任务后再考虑停顿”。
与此同时,二野、三野也向中央军委发电,表示渡江作战准备已经就绪,渡江时间不再推迟为宜。
4月18日9时,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总前委并二野、三野:“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卯哿)开始攻击,22日(卯养)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务以后,再考虑略作停顿,采取第二步行动。请你们即按此总计划坚决地彻底地执行之。此种计划不但为军事上所必需,而且为政治上所必需,不得有任何的改变。”“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这份电报,就是毛泽东批准渡江战役发起时间的明证。
渡江战役的发起时间是集体的智慧
就这样,渡江作战发起时间从3月底、4月15日、20日、22日到可能再延至25日,经过往返电报磋商,邓小平和总前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一再陈述推迟渡江带来汛期即将来临、粮食供应困难、易松懈战斗意志、暴露目标会招致重大伤亡等理由,一再表明渡江确有胜利把握,促使了毛泽东主席于4月18日定下了渡江战役中集团于4月20日晚和东、西集团于21日晚发起的最后决心。历史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英明正确的。
(附注:使用史料,均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渡江战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