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读步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在完美世界里追问我是谁
  《分歧者》
  [美]维罗尼卡·罗斯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年3月1日

  如果不是电影《分歧者》在欧美上映,其同名小说作者维罗尼卡·罗斯(Veronica Roth)或许还不会被众多国内读者所关注,进而熟知。

  “22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分歧者》让她一炮而红,那时她还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学生”——审视罗斯的简历,不禁使人联想起国内的郭敬明、饶雪漫、步非烟等致力于青春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

  但《分歧者》的世界看起来跟大多数青春文学里的世界不同。

  这是2146年,人类经历战乱浩劫后的“未来芝加哥”,社会高度进化、精密细分,貌似完美。主人公碧翠丝生活在此,却不得不走上一条揭开“完美世界”黑幕的冒险之路……作者紧紧抓住作品角色“碧翠丝的选择和奋斗”,却提纲挈领地牵动了时代的绳结,触动所有愿意移目于此的人。

  《分歧者》把人类的美好品德分解成五个割裂的元素,然后分配到社会公职中,并形成“五个派系”:抵制冲突与战争者组成“友好派”;抵制无知与愚昧者组成“博学派”;抵制隐瞒与包庇者创建“诚实派”;抵制自私与漠然者建立“无私派”;抵制胆小与懦弱者是“无畏派”。

  每个派系都有自己所信奉的信仰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每个派系的成员的培养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整个社会。因此,“五个派别”各司其职,相处融洽,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和。

  在“五个派系”的世界里,每个青少年在16岁的“成人礼”之时,就是要离开家庭,根据自己的性格测试,选择一个从此归属的派系。

  在那个“高度完美”的未来世界里,也总是有一些人拥有多面人格特质,他们同时具备着博学、友好、无畏等好几个方向的潜质,这就是“分歧者”。

  而这种人往往被视为“社会威胁”。

  碧翠丝在测试中,惊恐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分歧者”,她同时具备好几派禀赋的人——人生的“派系抉择”和“认定”让她百感交集而又“抓狂”。

  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最初热心于分类自己,其实是为了找到同类,找到自己的属性;而对统治者来说,分类则是为了控制和高效运转。

  社会惧怕“分歧者”,那是因为他们无法明确归类,将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

  碧翠丝在为自己抗争的同时,也不断地向那个看似完美的荒谬世界追问“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让我成为分歧者”、“为什么分歧者不能在这个社会中存在”……她和导师顺便发现了“博学派”企图颠覆国家的阴谋然后保卫了国家,也顺便推翻了国家可以依靠“五类划分”而运转的理论基础。

  吊诡的是,小说此种充满人性和哲学化的明喻,且切近虚构与现实而又充溢个性的表达,也带给了人们反思的机会:人与人之间,不怕有分歧,而是怕因为分歧不能共生,从而导致冲突,制造悲剧。观念、立场、文化、价值等不同,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客观存在的常态,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偏偏要像小说《分歧者》呈现的那样,把人固化定格在某个派系之上,通过给人贴一个标签,来成为另一个有着不同特质人群的靶子。

  “派别远重于血缘。相较于家庭,派别才是人们唯一的归依,但是否真的如此绝对呢?”作者罗斯的这一追问,或许也是所有人的追问。其实,不能宽容“分歧者”的人,本身就是狭隘的、自卑的、自私的。这样的人和社会注定也会被抛弃。

  西班牙著名诗人洛尔迦曾言:“如果我得没有自我而生活,我希望失去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注定无法独自生活在孤岛上。在此种情况之下,就像现代著名学者胡适说的那样,“容忍有时比自由更重要”。

  换言之,如果无法正视分歧,无论是自我的还是社会的,表象的“完美世界”或许都将被证明是一场虚伪自欺。

  在此种意义上,《分歧者》未尝不能提供对当下青春文学创作的一些启示:紧贴现实的选材也好,回顾历史或穿越历史的题材也好,抑或是对未来的架空虚拟和想象亦无妨,均须有深厚的情怀灌注其中,附以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方有传之弥远的好的文学作品。潘启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