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皮肤的文体:以绘画为名的时间书写
何多苓、毛焰2014年双个展本月底开幕
  何多苓作品
  毛焰《埃尔·格列柯》

  “皮肤的文体——何多苓、毛焰2014双个展”邀请国内油画界两位标志性人物何多苓与毛焰参加,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面貌。此次展览是何多苓2013年广东美术馆个展、毛焰2013佩斯北京个展后,国内首次较高水准的绘画类双个展。此次展览及相关学术活动将展示两位艺术家近期的创作转向,策展人亦希望借此探讨中国当代绘画在政治批判及社会学效应之后的价值转型。

  本次展览将结合纪录片、访谈、论坛,以两位艺术家艺术语言的特点为原点,探讨一种建立在高超技艺与高度精神性之上的自律型绘画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启发作用。整体项目由展览、纪录片、访谈《隐秘的线索——对话何多苓毛焰》以及学术论坛《媒介爆炸之后:艺术实验中的绘画导向》共同组成。

  何多苓

  从欲望出发,迷失于时间的旅程

  乔伊斯曾被评论者形容为爱尔兰民族最脆弱敏感的一根神经,那么何多苓当之无愧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最敏感丰富的一位诗人。美术史的书写者往往将何多苓早期绘画看作伤痕思潮在美术界的完美映射——既贴切却也局限。忧郁抒情的气息并不起源于特定的社会和时代变迁,而是深植于生命体本身。忧郁的本质是过于丰富的感受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移情能力,比常人更加敏感的心灵都将感受到比常人更多的局限与痛苦。同时,优秀的艺术家有能力把生命永恒的忧郁转化为对生命永恒的体验与领悟,并反过来贡献给这个世界——何多苓正是通过他绘画的“文体”使之以精确、微妙、感人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

  “她们就是一个光和色彩的媒介,我把她们看作是一个反射体,我迷恋的是这个。”对于何多苓而言,在漫长的凝视过程中,人物的面容、表情、姿态、结构、肤色、血管等一切客观的存在,经由他特别的叙述方式,最终都从属于何多苓的绘画文体。客体转化为主动叙事的艺术修辞,以及决定这种修辞的艺术气质和精神内涵。即使是“光和色彩的媒介”,那“光和色彩”也是以含蓄的、微妙的、低沉的、反复的、颤动的方式显现出来——这样的“媒介”所通往的精神世界不言而喻。对于何多苓而言,人物的形象塑造绝非目的。模特的面孔、体型和姿态固然重要,但无非是其绘画文体书写的对象和起点,而文体的建立与书写过程才是终极的目标。

  何多苓笔下裸女和少女的姿态和容貌,无疑具备撩惹欲望的女性特征。然而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将迷失于笔触、迷失于色彩、迷失于皮肤、迷失于任意的一个眼神或局部——正如同我们迷失于欲望本身一样。也许,这正是何多苓想要表达的。他创造了一种让人迷失的绘画文体,一种仅供私密分享的文体,亦或,一种叩问生命之虚无的绘画文体。唯有通过这样的文体,无法用言语说明的意义才能在观者的细读过程中体现出来。通篇时起时伏的浅吟低唱取代了直白的说明,屏蔽了喧嚣和高调的音频,只有处于特定波段的心灵能够接收到。

  历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们通过独特的叙事模式和文体,首先重建的是世界和时间的秩序,最终建立的是内心的秩序。何多苓孜孜追寻的完美的绘画文体可能如同蜃楼一般不可得,但在对其不断接近的过程中,艺术家才得以完全不同于世俗的方式,如造物主一般把握了纷繁事物。在书写的过程中,在画布表面与深处同时留下痕迹的,是皮肤每一寸灰度变化中的时间。何多苓的艺术观看之旅,也许是一场从欲望出发,却迷失于时间的旅程。

  毛焰

  抛弃世界,扎入绘画逻辑与绘画原则之海

  艺术评论不假思索的人云亦云就发生在毛焰身上——他被迫远离中国的艺术中心北京进行创作,继而寻找到自我的成功学故事被反复煽情地讲述。仿佛他艺术的成就取决于与中心的疏离,这种地理空间或者美其名曰文化空间的所在与差异,与毛焰绘画的本质毫无关系。如果权力思维仍需要我们谈论“中心”,那毛焰始终处在中心的位置,这个中心并非巴黎、北京、纽约、伦敦,或地图上能找到的任何一个地方,而是处于绘画艺术的中心。正是这个绘画文体和语言的中心才决定毛焰成为了最有原则的画家。毛焰在绘画中抛弃一切主题、社会、政治、抒情、戏剧、趣味——目的只为了使真正的绘画得以呈现。

  芥川龙之介说艺术家的风格如同后脑勺,如果自己非要看只能扭断脖子。毛焰不但没有扭转脖子,他可能更希望自己完全忘了后脑勺的存在。他的绘画仍会被一般的观众轻易辨识出来,并被认为是一种刻意追求的风格。毛焰耻于谈论风格,从表面看来是由于“风格”一词的浅薄不能概括他所追求的“绘画原则问题”,其实艺术风格正如徒手潜水者的安全绳——提示下潜的方向与深度、给深潜者带来安全感和依赖感。然而,所有最优秀最极致的深潜者必然会在某一天将这根绳及其代表的一切永远丢弃。也唯有如此,他才可能真正拥有大海,或者说被大海拥有。毛焰如同吕克·贝松电影《碧海蓝天》中的男主角,以彻头彻尾、毅然决然的姿态抛弃世界、放开绳索,一头扎入绘画逻辑与绘画原则之海。

  毛焰的艺术从未与可见的政治、大众和学者谈论的政治、艺术家和政治家表达的政治有过任何关联。但是,在当下中国的艺术语境中,其高度完善的绘画文体显得意味深长。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写道:“我相信,今日的真诚的先锋派,绝非那些竭力创造非形式东西,而且同现实生活联盟的人,毋宁是那些在形式的紧迫性面前当仁不让的人,那些洞见着崭新的语词、形象和音色的人;这些崭新的语词、形象、音色能够以唯有艺术所能领悟的方式去‘领悟’现实——进而否定现实。”毛焰的绘画,正是将所有的专注集中到画中一寸皮肤的紧迫性面前,并由此洞见了现实、领悟了现实、超越了现实,抑或创造了一个现实?

  “皮肤的文体——何多苓、毛焰2014双个展”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本年度重要的学术展览之一,旨在以中国当代绘画的经典个案为研究对象,梳理澄清绘画本体及艺术自律等关键问题。

  艺术总监:李小山

  策展人: 郑闻

  策展助理: 李莉、丁一然、殷鸣

  展览总监: 曲俊

  展示设计: 高雅、李井炯、郑凯迪

  发布会时间:4.29 15:00

  展览时间:4.29—5.24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3号展厅

  文/郑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