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西风
在教书育人这根人才链上,一校之长是十分关键的角色。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大致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而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那么,我们先来听听江苏无锡一位中学副校长在一次升旗仪式上的“励志讲话”,看看他的人才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洗礼吧——
你要是想到以后喝不起星巴克,旅不起游,看不起最新大片,逛不起万达,来一个朋友还要在堰桥哪一个角落的小饭馆门前犹豫、挣扎,你还敢迷茫、还敢忧伤啊!
你要是混到中年,住不起房,开不起车,天天对着现实哼哼唧唧,鬼才会去聆听你那“凄美感伤”的烦恼。
看人家吃大餐、穿名牌、开豪车、住酒店、潇洒地满世界跑,你羡慕什么,没看到人家怎么呕心沥血苦尽甘来吗。
还不滚去啃书拼命去,上个P网,偷个P闲!(详见今日快报封6版)
校长苦口婆心,用鲜活的语言和浅显的实例,激励即将应考的学生,不讲空话、套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那些满口家国理想的官话套话要好很多。但是,这位校长话是有点糙,理糙不糙呢?
我们承认,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这位校长的励志讲话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符合一部分家长、学生的价值追求。寒窗十年,到头来还不是为了改善自己及家庭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要达到这一切,考个高分,考个名校,是前提条件,因此,拼命、苦读是必须的。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皇帝都能发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慨叹,说明在许多中国人心中,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就是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这种出人头地的励志语言,在很长一段时期并不为我们所唾弃。但是,“读书+高分=名校+富贵”的成功逻辑、价值判断,从一位校长嘴里赤裸裸地灌输给孩子们,实在有点玷污“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可能否认,“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师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以致毕业后能够服务社会、实现自我。青少年学习,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的满足和豪门生活的实现?传道授业、润泽心灵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不能一方面在抱怨现代人缺少信仰、道德滑坡的同时;另一方面却给孩子们灌输功利化的读书观,传递庸俗化的成才观、价值观。这篇“国旗下的励志讲话”,励的显然是不健康的志,晓的显然是不靠谱的理。
北大前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毕业典礼上,引用了北大林毅夫教授的一句话送给学生:“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只在意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心系天下苍生;只追求考试的分数成绩,不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这样的“励志”,是要误人子弟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