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份,南京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一学期或者半年,并且附上了具体的处罚措施。去年9月份,江苏省物价局、财政厅发布的《江苏省培训收费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培训时限半年以上(含半年)的,按半年度授课课时数计收培训费用,不得预收培训费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励步少儿英语等机构以及在工商部门注册业务为文化咨询打着擦边球做教育培训的那些机构仍存在不按规定收费的情况。对此,南京市教育局则表示,教育部门审批的教育培训机构落实情况较好,审批教育机构只占到全市培训机构的25%。如果消费者发现收费超过半年的培训机构,可以向教育部门投诉。
南京市物价局回应称,物价部门尚未组织过专项检查,只是通过投诉了解落实情况,落实这一政策规定需要时间,因为很多培训机构并不知道相关的政策。此外,部分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培训机构”不适用这一规定。不过记者了解到,在去年9月份施行的《江苏省培训收费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写入处罚措施。 现代快报记者 蔡旺
记者调查
教育培训:预收费超时很普遍
郭女士去年4月份给儿子报了某机构的少儿英语培训班,为期一年。去年11月份,她又根据该机构的通知,预付了第二年的培训课时费。最近她却比较纠结,儿子今年9月份就上小学了,到时英语培训的上课时间就不像现在这么自由了,很难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到机构上课。郭女士告诉记者,报班的时候,该机构让她一次预付了一年的课时费。经过咨询,虽然可以退费,但是郭女士还是比较愤怒,早知道可以预付一学期半年的费用,为什么一再推荐预付一年呢?
记者咨询了一家业内较为正规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咨询人员,一开始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费用为1.1万元的一年课时。当记者问,最短的课时是多少?该咨询人员说,最短课时是3个月,价格为4000元,但随后表示不建议这个短课时。随后她又表示,她们不是按照时间收费的,是按照课时收费。
南京励步少儿英语等多家机构也都如出一辙。根据每周二次课,每次二个课时的正常进度计算,一般都要超过半年才能结束。一次性购买的课时越多、所能享受的赠送课时相应越多是不少机构采取的常规促销手法。咨询人员的一般解释是,推荐孩子购买一年的课时,是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提高学习效果。
培训预付费半年以上俨然是行业潜规则,南京所有的少儿培训机构几乎都是预付费。虽然预付款都是按照课时来计算,但是根据正常的上课进度要求,最短也要一季度一付,而长的则要一次付一年,这些费用少则数千元,多则万余元。更有甚者,部分一对一的辅导机构的一次性预付费达到数万元。
教育局:经审批的培训机构仅为25%
早在去年6月份,南京市教育局就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教育机构收费必须经物价部门备案并公示,所收费用最长不得超过一学期或半年学费,不得以打折、赠送等形式诱导学员跨学期交费,通知还给出了相关的处罚措施。“发出通知以后,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牵头组织了专项检查,对于重点机构逐一上门调查落实情况。”南京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根据去年的摸底情况,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来做的,专项检查时,只要发现不按规定来做的机构,现场提出来责令改正。如果发现有“漏网之鱼”,消费者可以向南京市教育局进行投诉,教育局会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
南京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补充说,他们所发的这个通知主要是针对教育局审批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有特定的执行范围。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南京市教育局共审批了500多家民办培训机构,以冠名是“学校”、“中心”的教育机构为主,在市面上所占的比例约为25%。通过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官方网站,市民可以查到由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假如不在审批名单上,教育部门就无法要求其执行此规定。
物价局:宣传为主,未开出一张罚单
南京市物价局工作人员毛国华告诉记者,取得了培训资质、具有职能部门审批的培训机构都适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目前,民办培训机构实行的企业自主定价,并非政府定价,但直接投诉未按规定收费的并不多。不少消费者交了钱之后,感觉培训质量"不好",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选择投诉。然而,培训效果很难衡量,消费者的诉求只好选择退费。因此,物价部门接到的投诉以退款纠纷居多。消费者想退款,就按照规定来办。如果培训机构不退的话,可以向物价部门投诉,由他们进行协调。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毛国华坦言,管理办法缺乏具体的处罚细则,一旦培训机构不执行相关的规定,物价部门只能要求其纠正这种行为。尽管培训机构收费要在物价部门备案,这只是一种告知性备案,只要把材料报过来就行,时间则是在收费之前。记者在《南京市非法定培训收费标准备案表》上看到,上面只是列出了培训课时和培训收费标准。正因为如此,培训机构也有了回避空间。
对于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南京市物价局检查分局局长徐军说,物价部门还未安排过专项检查。他们是通过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进行了解,但物价部门只是要求培训机构纠正自己的行为,把多收的退回去,暂时还未开出一张罚单。徐军表示,贯彻落实政策有一个过程,很多培训机构不关注、不知道管理办法。现在依然处于宣传期,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给培训机构、消费者以政策提醒。
采访后记
收费监管尚存空白区域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目前不是所有培训机构都在教育部门登记注册有办学许可证,有的机构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业务为文化咨询等,就可以借着打擦边球堂皇地搞起教育培训。秦淮区一家艺术交流中心的创办人就对记者坦言,该中心就只在工商部门注册,只有工商部门监管他们的经营,并无教育部门的备案。毛国华告诉记者,管理办法还有一块监管空白区域。《民办教育促进法》对设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有详细的规定,相关要求比较严格。不少达不到条件的培训机构选择在工商部门以教育咨询等名义注册,然后再开展教育培训业务。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这类机构注册的业务并不属于“培训”的范围,不适用收费最长不得超过半年的规定。如果发生了退款纠纷,消费者应当找工商部门协调。南京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它们也不属于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去年6月份所发的通知同样不适用。在实际操作中,则是“谁审批,谁管理”,教育部门并没有管理权限。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线下教育培训市场特别是一线市场而言,目前已过了黄金期。预付费的模式也是该行业多年来形成的“老传统”之一。实际上运营一个培训机构,成本不低,除了靠投资之外,还要依赖预收费用来实现资金流转,保持师资队伍稳定,要根治培训行业乱象、预防关门等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共同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办学或培训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