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5版:新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1936年至1939年
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
人类是兄弟姐妹,全世界是咱们的家乡
  张瑞书(左二)、刘景田(右二)在西班牙与国际志愿军第十四旅战友合影
  1927年在柏林体育场支援中国反帝大会上,谢唯进向台尔曼献旗
  刘景田在西班牙战场抢救伤兵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送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1938年)
  陈文饶

  20 世纪30 年代,当中国在日本法西斯肆虐下挣扎时,曾有中国人志愿前往西班牙抵抗德意法西斯,他们有着“四海一家”的情怀,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谁说中国人只扫自家门前雪?从1936年到1939年,来自53个国家的4万多名志愿军先后来到西班牙,与当地反法西斯军民并肩作战,其中就有许多中国人。他们有从中国出发的,也有从法国、荷兰出发的,还有从美国出发的。但是,这些中国勇士的身份和故事却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半个世纪后的一次偶然机会,一对旅美华裔夫妇倪慧如和邹宁远发现了西班牙内战时中国人的零星资料。他们决定追寻先人足迹,发掘这些勇士的事迹。我们选取了其中四人,通过他们展现西班牙内战中的中国身影。

  张瑞书:想参加机关枪队,却被分配当担架兵

  刘景田:抬起伤员就跑,一口气跑出十几公里才能放下

  张瑞书1893年(中国证件写的是1894年)2月21日(农历一月十六日)生于山东鱼台县建闸村。父亲是个苦力,他九岁那年就跟着父母一起在路边草棚里卖大饼。十八岁时,父母相继病逝,他只好去当兵。1916年,军队解散了。

  1917年初,浦口码头一则招工启事吸引住他。那是法国惠民公司在浦口的告示。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两年多,法国工人都上了战场,工厂极需工人,因此就到中国来招募大批华工。一身破烂棉衣的张瑞书别无选择,只要是能填饱肚子,他哪都愿意去。

  1917年3月10日,他在浦口登上赴法的轮船,被送到巴黎附近的纸厂开始做工。 1924年,经工友介绍他到雷诺汽车厂做工。在厂里认识了一个山东老乡刘景田。刘景田比张瑞书大三岁,也当过兵。

  1925年5月张瑞书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刘景田也入了党。外国人在法国加入共产党特别危险,如果被抓到,就要遭到递解出境的下场。每当劳动节快到时,法国警察就闯到外国工人住处搜查,他们总是小心地把党证和其他证件藏起来。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法国共产党呼吁大家到西班牙去帮助西班牙人民打垮法西斯,张瑞书和刘景田决定一起到西班牙去,参加国际纵队,同法西斯拼命。

  1936年11月28日,张瑞书和刘景田来到西班牙。俩人到阿尔巴塞特国际纵队总部报到,他们要求参加机关枪队,可是体检后,12月10日却被分到第十四旅第十三营的卫生队,去当担架兵。几年后在延安,张瑞书和朋友谈起这段往事,还遗憾不能参加机关枪队,他说:“那真是扫兴啊!怎么要求也不准许!原因是年纪太大了。”那年张瑞书四十三岁,刘景田四十六岁。张瑞书说:“知道吗?那救护工作也不容易呀,一次战斗是两个礼拜。在这十几天中,天天作战,一阵炮火下来的时候,阵地上满是敌我伤员,我同刘老抬起伤员就跑,一口气就是十几公里才能放下。并且常常在敌人火力下抢救。”

  有一张刘景田在西班牙战场救人的照片,刊在西班牙国际纵队出版的一周年纪念画册里和西班牙报纸《红色阵线》上。照片里刘景田,头戴钢盔,肩头扛着一个头包绷带的伤兵,经过一辆救护车。

  到了1938年底国际纵队撤退后,张瑞书和刘景田回到巴黎,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他们俩身无分文,哪有钱买船票回中国呢?后来法国工会的工友为他们募捐了路费,1939年8月18日他们坐船离开法国,11月29日到达延安。

  谢唯进:欧洲游学十七年,曾献旗帜感谢德共支援中国

  陈文饶:来自纽约的侍应生,甘德萨战役中阵亡

  谢唯进,小时候叫“芝祥”,号“用常”,1904年6月生于四川省壁山县广普乡。当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谢唯进人在欧洲。也许准确地说,他已经在欧洲游学工作,长达十七个年头了。

  最早开启他思想的人,是他的父亲谢南仿。谢南仿是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清代他就拥护戊戌变法,主张维新。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同情革命,在家乡还创办了新学堂。谢唯进很受父亲大胆作风的影响。

  1919年10月31日,谢唯进用“谢用常”这个名字,和一百三十五位同学一起乘坐“宝勒笳”(Paul Lecat)号船,从上海前往法国开始勤工俭学。1926年1月谢唯进加入旅欧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5日,德共在柏林体育场举办一场支援中国的大会,两万柏林市民像潮水似的,穿过一触即发的警察骑兵网,涌入体育场。德共中央主席台尔曼演讲完后,在震耳的掌声中,谢唯进代表中国工农登上讲台,噙着热泪,拉开一面巨大的省港大罢工锦旗和一面湖南农民运动协会的旗帜,献给德共,只听全场挥拳狂呼:“打倒法西斯!打倒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谢唯进决定到西班牙去!他化名“林济时”,1937年6月到国际纵队总部阿尔巴塞特报到,拿到了一张国际纵队军人证,号码是83492。

  在这个城里到处看得到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其中有的是海员、木匠、司机、矿工……有的是学生、教师、作家、艺术家、记者、医生、护士……他们来自世界各国,虽然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从未摸过枪杆,但是他们将要背起枪杆,跳进橄榄园山坡的战壕,用他们的生命来为西班牙人民讨回正义。

  1937年8月24日,谢唯进在战斗时中弹,右腿膝盖下被炸开,被送往贝尼卡西姆医院。

  几天后,医院里来了个二十来岁的中国伤兵,他右脚拇指给子弹射穿。谢唯进和他交谈,发现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竟然是来自纽约中国城餐馆的侍应生!他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中英文,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而且国学底子还很深厚。他自称陈文饶。

  谢唯进很高兴能够认识陈文饶,但是因为他伤重,必须转到另外一个军医院去开刀,两人只好话别,并约好通信联系。

  谢唯进人虽在西班牙,但对于国内抗日战争的发展却不脱节,这都靠巴黎中国人民阵线的赵建生经常给他寄的报纸、书籍和《救国时报》。1938年2月《救国时报》决定暂时停刊,迁去美国纽约出版,搬家前特制一面红色锦旗,上面用毛笔写有《救国时报》同仁献给西班牙前线中国战士的一首诗,3月由赵建生送交谢唯进。诗文如下:

  东战场,西战场,相隔几万里,关系文化的兴亡。咱们所拼命的,是对侵略的抵抗。咱们要贯彻的,是民主的主张……向前创造吧!直等到法西斯消灭,民为王,有四万万同胞,欢迎你们回故乡。啊,何必回故乡?看,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类是兄弟姐妹,全世界是咱们的家乡。

  接到这面锦旗,谢唯进非常高兴。为了使其他中国战友知道这好消息,谢唯进写信给张瑞书、刘景田、刘华封和陈文饶等人,殊不知那时陈文饶已经收不到这封信了。陈文饶在1937年12月中旬离开贝尼卡西姆医院后,便重新加入部队,1938年4月在甘德萨战役中阵亡。

  历史背景

  西班牙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1936年,西班牙教会、地主和保皇派支持的佛朗哥叛军,发动军事叛变,企图颠覆西班牙农民、工人、市民、学生各派社会主义者支持的共和政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派兵支持佛朗哥。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组织了国际志愿军,投入西班牙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战争。“NO PASARAN!”(不许法西斯通过!)是当年人民保卫马德里的战斗口号……

  法国人、比利时人、德国人,波兰人、英国人、美国人、中国人……从1936年到1938年,总共有四万多名来自五十三个国家的国际志愿军到西班牙去,和当地反法西斯人民并肩作战。直到1938年9月,西班牙总理眼见大势已去,单方面撤离所有外国志愿军。1939年2月,英、法承认佛朗哥政权。3月,佛朗哥军队进驻马德里。4月1日西班牙内战结束。

  五个月后,希特勒进军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此开始。

  倪慧如 邹宁远《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1936—1939)》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