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新修订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昨起正式实施。不过相较于新《规范》的实施,乘客们更关心的是“监督和处罚”。
新规有哪些?
后备箱:可供乘客放置行李物品的空间不少于后备箱的三分之一。
服务要求:出租车司机需佩戴服务标志,运营前和运营中忌食有异味食物,不在车内吸烟,不向车外抛物、吐痰,提倡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服务用语。
服务用语:出租车司机应使用包括“很高兴为您服务”“请系好安全带”“请记住我的车牌号”“您需要打开空调吗”等26句中文和英文用语。
载客要求:乘客上车前,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除包车服务外,要使用计价器,不得议价,不得绕路。
电话约车:出租车企业宜提供24小时电召预约服务。服务人员接到乘客预约后,应及时调派驾驶员,无法满足乘客需求的,应告知。
乘客关心什么?
“乘客上车前司机不得询问目的地”——成了整个新规里最热议的焦点。
接受采访的市民都遇到过出租车司机询问目的地后被拒载的情况。新《规范》当中的这条规定,对于乘客是一个利好消息。市民张女士说,以后就不用担心被出租车司机以要去加气、交接班等理由拒载了。
相较于新《规范》的实施,市民更在意的是对新《规范》执行的监督与处罚。市民梁先生说,虽然新《规范》当中规定了一系列标准,但标准的执行情况如何监管、违反标准如何处罚,这才是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的。
监管靠什么?
新《规范》要求:出租车企业接到乘客投诉后,应当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乘客。但究竟如何监管?如何处罚?对于出租车的管理条例,全国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都是各省市自行制定。对于新《规范》当中的一些规定,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因此对新《规范》的监管与处罚有一定的难度。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