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策
春节回家,吃饭喝酒装傻吹牛打岔。
原本以为今年就这样过去了,直到一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那是在几天前一次我不想参加的应酬结束打着酒嗝大家称兄道弟拍着胸脯嚷着“有四儿早我好使”之后,他问我,哥,你在北京这样的聚会得天天有吧?
我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在北京我这种夜店赶场跑关系拉活儿陪酒陪笑的应酬数,几乎为零。
可见我混得真挺一般的,因为所有人知道三里屯夜夜笙歌,多少年轻演员模特主持人经纪人在那里放松欢娱,当然也有人在那里稍加心机推荐自己寻找机会,总之这是外人眼中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北京主流生活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才是事业和生活品质上升的途径或捷径,美曰奋斗。所以地方学习中央,别的没发展起来,烤串不夜城、KTV一条街、足疗小粉屋,膻气缭绕啤酒瓶子碎一地 ,新贵妃醉酒和充满了二人转口音的青藏高原此起彼伏,这几年竟也成气候,和高房价同为县城一景,小弟告诉我,要想在县城混得像个人儿,就得天天喝,把胃喝下垂了也得喝,给足别人面子,这样才能吃得开。
也就是说,这是本地的生存规则。
一次都没有?不可能吧?他质疑,好像我故意隐瞒了溜冰儿吸粉儿弄得跟金盆洗了手似的。
其实他的潜台词是,电视台的领导不需要送礼么?客户代表帮你忙不需要回扣么?你到底怎么混的啊!
是啊,我怎么就成了不守规则的人,嗯,容我想想……
首先,合作的几档电视节目,有央视的有地方台的,频道总监啊制作人啊什么的对我最凶残的手段就是拿我开开玩笑逗逗乐,因为我年纪较小也愿意打耍,有几个领导竟然没个领导的威严总给我带吃的因他们觉得我一个人在北京挺不容易。
其次,合作了一些品牌客户,或者提供活动策划执行服务,实话讲,放弃过自己的坚持、附和过甲方的提议,但都出于礼貌和规矩,合作下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与人,除了送点儿零食给某企业和我同年的行政经理之外没给任何人提过回扣,而送他礼物也感谢不了他当初推荐我的恩情,实在是因为和他趣味相投惺惺相惜。
再说,我的小伙伴,里面有带着我前行的姐姐哥哥,有和我共同创业的弟弟妹妹,大家没拼过一次酒没歃过一次血, 没豪言壮语称兄道弟, 没今天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以后不处了。最大的享受就是排个“海底捞”的队,集体看场半价的电影再集体吐个槽。
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啊,没有遵守都市生存法则也没遭人陷害走投无路啊。
想想,幸福得想笑。这不就是我冒着三姑四姨质疑的眼神,放着家里养尊处优的生活不过,挤地铁吃灌饼不养孩子养小狗,辛苦工作远离故土不问前程奔波一年很可能空空如也来年还要以力再战的原因么?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喝任何一杯不想喝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