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娘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期待那么一天,人类对癌症的斗争宣告结束。那时候,我们再打开这本父亲的手记,人们也许发现,它正是与癌症抗争的又一个良方。
读完这本父亲的手记,真的需要一些勇气。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被癌症折磨致死、老父亲晚年的丧女之痛会一直缠绕着你。然而,只要你读完,恐怖便慢慢散去,你心里会漾起绵长的温暖。
“陆刚,快把土豆削一下……”
这是咪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话。弥留之际,她全部的渴望就是回家。这是咪在冥冥之中给我们的指引——世间最宝贵的,那就是与亲人一起共度的时光。我们与亲人在一起,做什么说什么都不重要,洗洗菜烧烧饭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哪怕是围炉而坐,一杯茶几块小点心都好,只要和亲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咪只要有回到家里的机会,她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心情顿时大好,“大呼小周:咱们包饺子!”
和亲人在一起包饺子,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一份温暖?这就是这本书中最柔软的东西,感人至深。
在今天,经济的速度常常令人迷失,人们无暇顾及那些远逝的精神所在,就像我们忘记了童年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不论今天人们怎么定义幸福,反正幸福不是名车名表大房子、不是讲台上漂亮的挥手、也不是鲜花掌声频频举杯。幸福是免费的,幸福是阳光、空气,是一片树叶一声鸟鸣……最珍贵的东西都是流动的,不是固定资产,它不需要靠权力得到。弥留之际的咪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个早晨,每个晚上,都是生命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有人说,这本书把死亡过程写得太残酷了!的确,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那是一个未知世界,至今还没有人告诉我们那边的消息,所以死亡一直保持着它的神秘和恐怖。然而,这不是你说不说的事情,死亡就呆在那里,它一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窥视着。而这本书直面死亡,这是一位作家父亲的勇气,而它通过这个病例恰恰讲了一个怎样好好活着的故事。不知死,焉知生?
病中的咪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和亲人,她之所以还在病痛和上刑般的治疗中挣扎,其中还有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为爹娘为亲人活着的,她害怕年迈的父母承受不了打击。咪咪从不公开流露悲观情绪,她在亲人面前纯真地嬉笑,心的深处却在绝望地哭泣,但不哭出声来。她身边的病友消逝了,爹娘都瞒着她,而她也怕触动亲人伤心,一直不问,只当是忘了。可那怎么能忘了呢?“……咪的心思不完全用在看病上,而是用相当大的耐心强颜欢笑博取亲人的欢心。”咪久病医院,怎能不想念孩子?她满身插满了管子,生命岌岌可危,她却对母亲说:“不要带孩子来!”她不愿意孩子来到病房这个悲惨世界,更不愿意孩子看见自己的惨状。
除了咪的经历之外,另一条重要线索就是父亲,它记录了一个老父亲备受精神折磨的心路历程。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饱受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痛苦,如酷刑般的折磨,而且这种折磨有近千个日日夜夜,谁家的父母不是感同身受呢?
父亲听说喝尿可以治疗绝症,可是又不忍让女儿尝试,于是他决心以身试法,代为喝尿,他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想为苦难的女儿踩出一条逃生之路。除了救女心切,还有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父亲去喝尿呢?那一喝就是394天! 咪到死都不知道父亲为她喝尿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知道。但是咪知道,父亲母亲为她已经付出了太多,她看见父亲和母亲为她按摩,他们累得快要昏过去了。
在这个普通的父亲和女儿之间发生的事情,一点一滴,怎不令人动容?此情只应天上有!咪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作家爸爸阎纲。现在老父亲用他的文字给咪盖了一间房子,在这个封面与封底之间,咪永远在嬉闹、读书、晒太阳,和爸妈说说笑笑。
这本书还记述了许多旧人旧事、一个家庭的历史、一种家教方式,让整部作品更显厚重。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呼吁:呼吁我们的社会更加关爱生命。咪说:“检查体征,像上法庭似的……取证。年底了,等候宣判……”痛苦而无奈的精神折磨,这是癌症病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有一次,要更换病房,母亲希望咪的床位能换到里面,安静些。咪却对母亲说:“什么这儿那儿的,地狱门口了,哪有摇篮!”
这些文字还告诉我们,最有力量的关怀不在社会捐助中,它就在你给病中的亲人的一次按摩、一次梳头、推推轮椅、喂口热饭之中。这是人间最珍贵最有力量的良药,是支撑病人活下去的回春妙手。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期待那么一天,人类对癌症的斗争宣告结束。那时候,我们再打开这本父亲的手记,人们也许发现,它正是与癌症抗争的又一个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