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是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扫墓大军近100万人。昨天,现代快报在南京各大墓园采访时发现,自南京执行生态葬奖励——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彻底生态葬,整整一周下来,全市仅7户家庭响应。
生态葬奖励仅7户家庭响应
普觉寺墓园,“集体生态葬”的宣传展牌竖立在了墓园业务大厅门口,普觉寺、功德园等八个试点“生态葬”墓园的生态景观图很抢眼,这里也是进园扫墓地必经入口,停驻观看的人却寥寥无几。
昨天上午,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三不留”生态葬奖励政策实施一周了,目前仅雨花功德园、西天寺、龙王山等三家墓园有人报名,共7户家庭。南京最大的墓园普觉寺墓园却没人来申请,隐龙山墓园的生态葬也无人问津。“每天接待几十号人来看墓地,平均每天都能卖出去两三座墓穴。”隐龙山墓园一名工作人员说。张女士前来给八旬老母亲挑墓地,她的话很有代表性:“买得起墓地的人,根本不在乎那1000元补贴。老人走了,选择一块风水好、朝向好的墓地,是老传统了,也是做子女的一份孝心,我们心里也踏实。”
壁葬十多年备受冷落
针对“积极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即日起,南京殡仪馆专门在纪念环推出壁葬,价格预计在一两万元左右。其实,“壁葬”在南京已存在了10多年,但响应的人却很少。
江宁万安陵园,虽然叫陵园,却没有一座墓,只有一座骨灰纪念堂。“是南京最大的壁葬区,今年春节后刚开放,一期工程能容纳5万多个骨灰盒。这要是建传统的墓园,起码要千亩土地。”负责人洪绍宗介绍。现代快报记者碰到78岁的王奶奶,她说:“我刚买了一个双格位,3.2万元,我和儿女们讲,自己买了‘小房子’,以后来祭拜,不会风吹雨淋。”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张汉平介绍,全省现有公墓7901处,其中2218处是节地骨灰堂,776万多个壁葬格位虽只使用了20%,但已节约土地近6000亩。目前,最迫切的是改变老百姓的观念。
“扫一扫”,可看逝者生平
清明期间,有不少人在扫墓时会感叹:站在先人墓碑前祭拜,都得询问长辈关于先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壁葬,巴掌大的面积,除了照片和名字外,想多刻几个字都很难。
这样的尴尬很快就将解决。雨花功德园昨天推出了手机“扫一扫”的祭扫功能,即只要用智能型手机扫描墓碑或壁葬外面的二维码,即可链接到功德园的网上纪念堂,逝者的生平介绍、音容相貌都会出现在眼前。还可以通过网上“献花”、“点烛”、“叩拜”、“点歌”等方式向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目前,园区正陆续在一些名人墓前贴上二维码,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来申请。
不少人担忧:二维码涉及个人隐私怎么办呢?据介绍,如果不愿意公开信息,可以通过设置密码,让信息仅对亲人开放。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实习生 徐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