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世界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瑞典知识界人士反思家庭教育模式:
家长不敢“立规矩”
“惯”出了“熊孩子”
  瑞典禁止体罚广告
  在瑞典,孩子们可以决定家里的一切事情

  《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作者眼中的“熊孩子”:

  不懂礼貌,不说“谢谢你”,不会给别人开门,在地铁上不会给老人和孕妇让座。

  你宴请宾客时,他们从来不老实坐着,而是不停打断(大人)。他们总是主角。

  代替父母成为某些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譬如晚餐吃什么、看什么电视节目、去哪度假。

  强制父母休带薪产假、政府补贴婴幼儿日托费、法律明令禁止体罚孩子……瑞典的儿童权益政策和育儿方式一向备受外界称赞,也让瑞典人引以为傲。但最近舆论风向却有所转变:一些瑞典知识界人士开始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和家庭教育模式是否娇纵出了一批难以管教、不守规矩的“熊孩子”?

  反思

  家长对孩子“卑躬屈膝”

  年轻人中净是“熊孩子”

  争论起源于去年出版的一部书《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作者戴维·埃伯哈德是瑞典一位精神病学家,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

  他说:“瑞典的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父母们已经失去控制权。”

  他在书中指出,瑞典式家庭教育对孩子过于放任,家长们疏于给孩子“立规矩”,以至于现如今的瑞典年轻人中净是“熊孩子”:不懂礼貌,“不说‘谢谢你’,不会给别人开门,在地铁上不会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对孩子们卑躬屈膝,这种做法对孩子和全社会而言实际上弊大于利。”埃伯哈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不认同瑞典的孩子们经常代替父母,成为某些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譬如晚餐吃什么、看什么电视节目、去哪度假等。“你宴请宾客时,他们从来不老实坐着,而是不停打断(大人)。他们总是主角,问题在于他们变成青年后,会理所当然地以为世界就该以自己为中心运转,现实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他主张瑞典家长们重拾“独裁式”育儿模式。

  埃伯哈德是一家医院的精神病科室主任。据他观察,越来越多的瑞典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症和自残问题,并且缺乏处理成人生活问题的能力。他也指出,近年来瑞典学生旷课率攀升、在国际教育水准评比中表现越来越差,和过于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有关。

  争议

  正方:给孩子们立规矩

  反方:给孩子更多自由

  主流报纸的评论文章大多数对埃伯哈德的书持批评立场。而育儿网站上对这本书的评论基本上褒贬各占一半。

  不少瑞典人赞同埃伯哈德的观点:当代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全无家长权威,导致孩子们出了家门也不尊重任何权威。

  31岁的伊达-玛丽亚·林德罗斯在斯德哥尔摩附近任教,经常遭遇以下情形:“我让一个孩子把他弄乱的东西整理好,他会回答:‘不,你不是我的老板,你不能决定我该做什么。’他们都很反权威。”

  42岁的美国籍信息技术专家伊恩·巴尔德生活在瑞典,他认为:“孩子们能够生活在一个不用害怕犯一点小错就被大人责骂的文化中,这样挺好。”埃伯哈德新书的批评者反驳说,瑞典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不少创新人才,在技术、设计和医药等领域屡屡有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多项关于国民幸福度的国际调查中,瑞典人也常常名列前茅。

  反差

  育儿经备受他国推崇

  学生成绩却落后他国

  1979年,瑞典在全世界率先出台禁止体罚孩子的法律。在育儿问题领域,瑞典常被其他国家视为学习榜样。

  瑞典教育专家约纳斯·希默尔斯特兰德说,瑞典法律关于产假的法律让父母在孩子1岁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1岁以后就享受政府补贴的日托服务这一政策可能造成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所疏忽。

  “政府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你没必要自己抚养自己的孩子,日托服务机构和学校会帮你管教孩子,当孩子回到家里时,你只需当他们的朋友,”希默尔斯特兰德说。

  希默尔斯特兰德认为,日托服务也是近年来瑞典学生成绩在国际评比中表现落后的原因。

  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