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侯雪 实习生 冒贻宣 记者 刘峻)昨天,南京市鼓楼区的志愿者陈女士在南京市中大医院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南京市第32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市民。
1977年出生的陈女士,于2005年在一次献血活动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去年12月,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通知她与一位患者配型相合时,陈女士当即表示同意。
陈女士是一位私营企业主,每年的3月份是最繁忙的时候,采集当天正好有一个招商会,为了顺利实现捐献,陈女士未能参加。
生活上,陈女士也做出了牺牲:当她得知对方是一名20岁的小伙子,体重有68公斤时,就决心一定要增强免疫力,让这个小伙子人生之路能走下去。陈女士告诉记者原来打算减肥的,基本上不怎么吃饭,为了捐献,她开始“增肥”。“增了10斤,只为保质保量完成捐献。我现在体重有66公斤了。”
据悉,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挽救血液系统患者特别是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捐献的过程是不需要抽取骨髓的,与成分献血过程基本相似, 没有多少不适症状。而一份宝贵的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公开信息上,只写了“陈女士”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红十字会提供的公开资料信息上,志愿者第一次没有写全名,只写了一个“陈女士”,并没有写上全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据悉,今年1月,一名骨髓移植不到3个月的患者病情出现恶化,一急之下在微博上点名道姓地向为她捐过一次淋巴细胞的志愿者“索捐”。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捐赠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不过,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媒体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挺关注,有的新闻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发现,往往能够知道对方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等等。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患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还是主张通过正常平台,比如中华骨髓库、红十字会等组织进行寻找,不主张这样的索捐,甚至逼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