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人大代表质疑“地震不能预报,要地震局干啥”
地震局在忙啥
  3月11日,人们在日本宫城县仙台一处海边纪念碑祭奠“3·11”大地震中的遇难者 新华社/法新
  这些图看上去简单,其实凝聚了无数地质人的汗水、血水,甚至生命

  网友A:其实有很多人喜欢把地震局类比为气象局,这就是地震局老躺枪的原因。

  网友B:提个建议,把地震局的名字改了,效果就不错。比如“地质运动与灾害研究中心”。

  “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带来了《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

  近五年,中国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地震,大家最多的疑惑也是:“为什么事先一点都不知道?”记者采访浙江省地震局的工作人员,他们有时也自嘲:“如果再要说地震局有什么工作是最为公众熟悉的,可能就是地震发生后,负责挨骂。”

  当然也有局内人跳出来嗤之以鼻:“根据朱先生的命题,似乎还可以提出‘医院治不了癌症,医院存在的必要性何在?’的建议!”

  那么地震局的科学家们和工作人员,每天到底在做什么?

  地震预防、救灾、灾害评估、烈度区划、标注断裂带……地震预报只是若干职责中的一部分

  地震局的人,有近三分之一是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每年365天,他们就像哨兵一样,分分秒秒都在“站岗放哨”。

  地震局的工作包括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地震预报仅是地震局若干项职责的一个部分。

  如果地震灾害不幸地发生,救灾的主体是部队及各类社会力量,当然,地震救灾最危险的地方,都有地震局的专家在参与:

  建筑倒塌后如何施救、支撑、破拆,一般首先由地震局结构专家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钻进狭窄空隙进行勘察定位,提出实施方案,然后再让营救人员进入施救。

  地震局工作人员也负责做地震灾害评估,为国家政府救灾部署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地震局根据地震考察结果及场地地震安全评价,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对于地震,人们做得更多的工作是预防,这是通过科研来实现的。地震局的专家会开展的一项称之为“地震烈度区划”的工作就是根据历史地震、地质考察、结构探测等工作,对全国范围任何地区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破坏烈度的预测研究结果。

  这个结果提供给建筑设计部门结构设计时参考。

  一般来说,按照当地基本烈度设防的建筑,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就是建楼房的依据。

  还有,绘制烈度图、城镇地震小区规划、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库大坝断层勘察、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都是地震局的工作人员要做的工作。

  国际主流科学家认为地震预测意义不大

  地震预报?就跟盲人摸象一样艰难,但是相关研究仍在做

  国际主流科学家认为地震预测意义不大

  国内外地震工作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地震长期预报和中期预报是有相当成功率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成功率相对要低,或很低。

  比如,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震;1976年四川松潘7.1级大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前有临震预报。

  那么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浙江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张凯是这么解释的:

  首先因为地球有不可进入性。目前科学仪器最多能进入到十公里,这是人类工程机械打下去或者埋仪器进入的极限。

  但是地壳的厚度至少有三五十公里,更深的地方有大概七十公里。“所以人类对地壳的研究,就跟盲人摸象一样。因为我们的仪器只能安置在表层,而地球活动又如此复杂,所以目前所有的科研还处在积累经验的阶段。”

  同时,地震的特点是非频发。

  比如,在2008年5月12日之前,汶川只有在六七百年前发生过一次地震。这也决定了地震的规律,还不能掌握。

  再者,地震科学是一门基于实地观测的科学。观测需要设立台站,要观测到稳定可靠的数据。但目前能布的点非常有限。

  但是,观测是一个“冷板凳”上的活儿。台站要建在人为干扰少的地方,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之地是最佳选择;台站的分布需要相对均匀,山岭沟壑、大漠深处,都有地震台的身影。

  没有这些观测台站,没有这些观测者,就不能知道大大小小的已经发生的地震在何时、何地、多大;就不能获取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化学数据,用于可能的地震预报研究。

  国际主流科学家认为预测意义不大:地震照样发生,在逃生路上的伤亡人数会比在牢固的建筑中伤亡更多。 据《钱江晚报》

  一组数字,伤痛仍在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淹没大片土地。国家警察厅统计,截至今年2月28日,这场“东日本大地震”导致15884人遇难,2636人失踪,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受灾最重。昨天,日本迎来“3·11”地震和海啸三周年。以下这组数字,表明这里人所遭遇的伤痛仍在继续。

  “间接死亡”者:3048人

  包括自杀在内,因长期疏散导致疲劳和健康恶化而死亡的人达3048人,凸显三年前幸免于难的灾民至今仍因疏散生活而受到严重影响。发生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事故的福岛县“间接死亡”人数最多,为1671人,超过总数的一半,高于当地因地震和海啸直接死亡的人数。

  仍无家可归者:26.7万人

  “3·11”地震和海啸迫使多达47万民众疏散,迄今全国仍有26.7万多灾民住在简易住宅或其他临时避难所。目前,只有不到8%的新住宅完工,其中,重灾区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只完成进度的3%;已经开工的重建项目不及总数的四分之一。据新华社

  虽然“3·11”地震损失惨重,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日本在同震级地震中的直接伤亡非常少

  地震预防意识

  渗透到每个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笔者前后去过两次日本,目的地都是东京。第一次是在2008年。当时住的公寓楼很新,入住第一天,公寓的管理人员向笔者介绍了公寓的安全措施,包括紧急通道、防火设备等。

  住所的阳台,是逃生口的位置。从外观看,像一个地窖,里面藏着一架梯子。因为承担了这么重要的角色,所以,阳台两侧的建筑材料,不是水泥砖头,而是可以一脚踢开的挡板,上面有提醒:请勿在此堆放物品。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建筑的抗震等级有严格的规定。

  到日本后不久,日语老师就带我们去了防灾馆。防灾馆是日本消防厅的一处设施,向市民免费提供包括地震、火灾、急救等体验。在模拟地震室里,可以体验不同等级的地震、学习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我们坐在厨房里,燃气炉上正烧着水。突然,地震来了,震级很大,已经达到没法坐在椅子上的程度,我们每个人都躲到了桌子底下。

  等到晃得不那么厉害时,靠近燃气炉的人,离开桌子,起身把燃气炉关掉,避免引发火灾,同时把水壶从燃气炉上拿下;靠近门的那位,马上打开门。为了方便所有人逃生,要确保门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

  2011年第二次去日本,住的公寓有些年头了,阳台没有逃生口,书架、柜子也没有固定——日本超市有很多固定家具的工具出售,防止地震的时候家具、家电倒下来砸伤人。3·11地震发生时,我正好也在日本。

  地震发生时,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听到周围有家长接到电话,让妈妈去学校接孩子。没过多久,路上就能看到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回家,每个人头上都戴着防护罩,形状有点像咱们这里小孩子的披风,上面尖尖的,一直垂到肩膀的位置。

  有中国朋友正好在地铁站,一时不知该往哪儿走,但看到周围日本人都走向站内的大柱子,他心想,日本人训练有素,跟着他们总没错。当时,隔壁一个研究中心的学长请我们去他们的研究室“避难”,预警系统会告诉你地震波将在几秒之后到达,赶紧戴上头盔。

  开学之后,余震依然不断。上课的时候,手机陆续响起,是气象局发来的地震速报,“某地发生地震,预测东京都内将达到4级”之类的,随后就会经历一阵短暂的摇晃。据《钱江晚报》

  日本没有地震局,地震信息是由气象厅发布,而防灾害及地震逃生训练是由消防部门来协助完成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