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江苏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依然是宿迁。
但也就是宿迁,这两年积极探索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推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三同步”,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这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宿迁模式”。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杨亦文 陶魏斌 蔡一飞
筹划城乡统筹试验区
农民张庆帮:“咱们农村人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站在宿迁市宿城区屠园乡那片连绵5000亩的稻田前,仿佛置身于美国的现代农场。能想象得到的是,未来现代化的机械生产将大大提高这些农田的种植效率。
“原来这里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和我们传统的农田一样,有边界、田头、沟渠、路道等,占了不少田地,实际上是浪费。”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党工委书记陆军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一场规模浩大的土地平整工作在2013年前完成,随后这片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良田成为了上海光明米业的种植基地。
事实上,屠园乡的这一变化来自于3年前宿迁市领导的一次驻村调研。
2011年8月27日,时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现任市委书记蓝绍敏,到宿城区中扬镇毛集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
当地的媒体报道称,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子里的农民张庆帮向蓝绍敏敞开了心扉:“咱们农村人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经过调研,蓝绍敏提出了在成子湖周边地区实施连片开发,按照“人口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公共资源向社区集中”的“四集中”思路,建立城乡统筹试验区,探索后发地区加快脱贫奔小康的路径。
积极转变农民生产方式
农民赵小军:“住进这么好的小区,父母再也不用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一家子也都有了经济收入,自己也不想在外面漂着了,该回家了。”
在宿迁,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是城乡统筹工作中的头道工序。
“宿迁一方面建设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创业园,让农民进城入镇、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推动土地规模流转,让农民在动迁以后实现身份向农业工人的转变。同时,宿迁还鼓励农民创业、全民创业,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脱离土地的自由创业者。”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住在宿城区中扬镇富康佳园小区的赵古泽很高兴。他高兴的是,老伴在小区附近的捷锋帽业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一时间成为小区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乐事。
赵古泽的儿子赵小军一直在杭州打工,如今他也嗅到了商机,打算回家创业。赵小军说,住进这么好的小区,父母再也不用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一家子也都有了经济收入,自己也不想在外面漂着了,该回家了。
而在此时,宿迁泗洪县龙集镇姚兴村的20多位农民,正乘坐一辆手扶拖拉机,给承包自己田块的老板梳理田间沟系。“这样干一天,可以拿到60块钱!”村里人都清楚。
这几乎成了宿迁当地农民致富的基本途径。
“我们家五口人,父亲过去种地,现在被附近的农场返聘务工,除了8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入,每月还有1200元的工资。我们夫妻俩在小区门口搞个体经营,收入远远超过在外打工。”中扬镇毛集村村民靳德芹算了一笔账,她家一年因土地流转可直接增收近1.5万元。
实现农村的集中居住
农民王秀梅:“现在看见有人种地,自己也想上前弄几下。”
土地流转的背后,是农村实现了集中居住。
以宿迁的市城乡统筹试验区为例,两年前,由宿城区中扬、屠园、仓集三个乡镇组成的宿迁市城乡统筹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
中扬、屠园、仓集这三个乡镇耕地面积15.47万亩,人口12.07万,其中贫困人口3万,占全区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35个村居中省定经济薄弱村就有19个,占全区二分之一。长期以来,成子湖畔这一发展缓慢的“三角”状区域,被称为宿迁的“穷三角”。
王秀梅原本是屠园乡新路村的村民,房屋被征收后,全家拿着10万元的补偿款,在古山河小区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
12万元的房价加上4万元的装修费,王秀梅花16万元后,一家子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家。“以前做饭、烧菜,大葱、香菜、生姜等辅料都是随手从自家的小菜园摘的,如今需要去菜市场上买,这才觉得处处都要花钱。”王秀梅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看见有人种地,自己也想上前弄几下。
王秀梅手痒,因为她的栽种情怀。在古山河小区内,很多新居民都有这种情怀。
给每位居民提供一个小菜园子,让他们在家门口种植一些蔬菜、瓜果,“小菜园工程”成为试验区降低居民生活成本的贴心尝试。“试验区在小区南边租了200亩地,以转租的方式零差价租给愿意承租的居民,按每户1分地进行规划建设小菜园,满足安置群众吃菜需要。”古山河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解释道。
建立有特色的
农村社区管理
石集乡党委负责人: “我们在集中居住点试行‘村居支部和小区支部联责、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联选、小区人口和常住人口联管、物业服务管理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三联一合’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管理难题。”
农民集中居住,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此时,社会治理如何及时跟进?
宿迁顺应时势,及时跟进,建立了社区党委(总支)、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位一体”的组织框架,有效解决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治理衔接问题。与此同时,宿迁还进一步探索构建“一站式”的社区服务体系,创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机制。
走进古山河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图书室、市民广场一应俱全,优美而便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们喜上眉梢。
试验区在推进集中居住的同时,还一步到位配建管道燃气、有线电视、智能化监控、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功能设施,以此来促进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变“市民”。
“我们在集中居住点试行‘村居支部和小区支部联责、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联选、小区人口和常住人口联管、物业服务管理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三联一合’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管理难题。”宿迁市石集乡党委负责人说。
双沟镇罗岗小区居住800多户农户,由原来的高套、李庄等3个村合并在一起。在村民入住前,就配置了小区管理中心,选出了小区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原来的村两委班子继续到小区集中办公,和小区管理中心共同解决村民入住后的各种生活问题。派出所设置了警务室,并掌握每一户的详细信息。
在石集乡瓦房集中居住区,小区工作人员还为居民提供代办各种证照、代购各种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用、代管贵重物品、代为临时托管幼儿、代为提供求职信息等业务。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络绎不绝。
现在,宿迁以城镇优化为突破口,正在创造性地实施“一轴两副九市”的城镇发展战略。而“一轴两副九市”这一空间格局的最大亮点,就是打破原有省市重点中心镇格局来打造九个小城市。目前,九个小城市已经全部挂牌成立,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总体规划通过论证,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组织人事体制调整到位,机构、人员、职能均已到位。各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快推进、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