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道“紧箍咒”密集出台,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但也有少数官员干部“暗度陈仓”,隐蔽腐败。两会代表委员列举了廉政“聚光灯”下的一些灰色角落。
会所经济反弹
“官帽子”吃饭老板埋单
“中央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然而一阵‘寒风’过后会所经济又有复苏迹象。”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说,“并且呈现‘小圈子紧密抱团’的特点。”
河北一位经营度假村的董事长对记者说:“有时一天会收到20多个县里的介绍信,都是介绍关系户吃住的,咱能让人埋单吗?”
打违约金“算盘”
官员假买房真受贿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告诉记者,个别房产开发商与住建部门官员通过房屋“违约金”进行利益输送,成为腐败新变种。
东部某市一位纪检干部向记者介绍,一些官员和房产商达成“默契”,官员预付十几万元定金购房,并约定5至10倍的违约金。
公车拍出白菜价
百姓质疑定向“贱卖”
“中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但不少地方的拍卖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定向’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起拍价定得太低,有暗箱操作嫌疑。”全国人大代表康永恒说。此前,河南省中牟县“43辆超编公车拍卖出39万元”的消息被曝光,百姓质疑“一辆车9000元,公车怎就拍出了白菜价!”
腐败“搭上”互联网
古玩字画“裹挟”权钱交易
在互联网上,一种名为礼品册的商品格外具有代表性。只要送礼者在网上买了一个礼品册,将网站账户名和密码发给收礼者,收礼者便可以上网选择商品。此外,玉石古玩、名家字画……“盛世收藏热”的背景下,打“雅好”之名行“雅贿”之实的贪腐方式浮出水面。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