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现代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统筹发展,看“老十三”如何逆袭
改革创新,探索后发地区发展新路
  宿迁大桥雄姿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2013年是宿迁的转型突破之年,也是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攀升之年。这一年,宿迁的GDP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上升了6位、跃居第9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余额均实现三年翻番,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在发展环境日趋严峻的今天,宿迁究竟靠什么保持高位增长?改革和发展还有多大空间?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杨亦文 蔡一飞 陶魏斌

  改革是我们永不停步的事。宿迁是一个以改革著称的城市,改革是我的灵魂,我的血液。未来宿迁面临的发展机遇,其中最重大的,就是改革的机遇。”

  

  ——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

  

  两个依靠

  ●敢试敢闯 ●改革创新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在宿迁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城市所有人身上似乎都有一种敢试敢闯的精气神。

  这里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1996年7月建市之初,就是将原淮阴市的4个贫困县组合而成。毫无疑问,建市伊始,这里就是全省经济社会洼地中的洼地,可以算得上是“经济社会发展零基础、中心城市建设零起步、基础设施配套零起点”。

  但17年来,正是靠着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袭旧制,敢试敢闯”的精神,从最初紧紧围绕宿迁特殊的市情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开展的“具体化、本土化和规范化”等制度创新,到目前逐步实现以市场化取向为主导的系统改革,建市17年来,宿迁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宿迁是小政府,大社会。不止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说,“我们的工作量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一开始很难受,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一靠干部群众敢试敢闯的精气神;二靠改革创新杀出一条血路。通过改革创新,去化解瓶颈、去破解难题、去激发活力、去推动发展、去惠及民生。”在接受现代快报专访时,宿迁市市委书记蓝绍敏如此勾勒新一轮改革的脉络:“宿迁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通过改革推动发展、激发活力、破解瓶颈、造福百姓。”

  三个超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用电量及国税收入●亿元企业数

  “他有存量有底子,但我有增量有信心”

  宿迁是江苏13个市中最小的一个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拿宿迁的领导干部的话来说就是长期坐在地板上。2013年2月27日,蓝绍敏接任市委书记时曾公开表态:不提新目标,不提新口号,一个目标干到底,一张蓝图心无旁骛到底,一鼓作气争分夺秒干到底,要求大家不要等待,不要争论,不要怀疑。

  一年过去了,宿迁也确实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宿迁人民的期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依然可圈可点,尤其实现了三大超越。

  提到一个个数字指标,蓝绍敏张口就来非常熟稔;谈到三大超越,他更是如数家珍:“正因为我们家底薄,所以这些超越才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个超越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去年宿迁达到了2548家,在苏北位居第三。对宿迁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因为这个指标显现的是经济增量和活力。当然宿迁人也承认,宿迁在销售总额上与苏北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归纳起来说就是他们有存量、有底子,但我们有增量、有信心”。

  第二个超越是宿迁去年的工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国税入库收入也摆脱了苏北垫底的位置,新增贷款更是连续两年位居苏北第三位。

  第三个超越则是去年宿迁市新增的亿元企业数为153家,总量达到513家,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年底还只有360家。

  在三年翻番的所有指标中,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强调,宿迁最看重的有两个:一是投资,二是贷款总量。2011年5月蓝绍敏刚到宿迁当市长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分别只有652.9亿元和625.6亿元,但2013年全年这两个指标都接近1300亿。

  在蓝绍敏看来,这两个都是很有底气的指标,通过这两个指标的三年翻一番,宿迁经济发展的态势、后劲和活力应该说得到了充分显现。

  六大转型

  ●发展导向 ●产业发展 ●政府正能量

  ●考核方法 ●城乡统筹 ●民生改善制度

  “以往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的要求都说得非常完整非常全面,可去年中央领导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讲三件事儿: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罗志军书记提出的‘八项工程’‘两个率先’也是要求多干打基础立足长远的事儿。”蓝绍敏认为,从中央到省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政绩观导向越来越鲜明。在这一背景下,宿迁主要在六个方面推动转型。

  创造性的评估指数设计

  “酒不入税”的压力测试

  首先是推动了发展导向的转型。蓝绍敏认为,这么多年来,所有各地的工作报告没有一个不会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目标追求上的重点是跨越发展。宿迁当然首先也讲指标、讲跨越,因为对一个经济后发地区来说,不跨越就没有希望。但如果一味求跨越,发展导向就会出偏差,所以去年7月宿迁市委工作会议上就正式提出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争”,即科学发展,比质量、比后劲、比好生态;跨越发展比速度、比增量、比进位次;和谐发展比民生、比统筹、比正能量。它不是个口号,也不是个活动,实际上它是一个导向,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变成一个有机的目标进行整体的追求。

  当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此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个针对干部的评估指数,该指数是把科学发展指数、跨越发展指数及和谐发展指数相乘。

  蓝绍敏认为,之所以用乘积而不是分权重,主要是让广大干部感觉到整体目标追求的关联度非常大。“比如说你搞了一个大项目,理论上功德无量,但你不重视舆论宣传,出现重大舆情而被扣分,那这个大项目最后等于白搞,这就是乘数效应。”

  “酒不入税”的压力测试

  第二个是考核方法的转型。宿迁过去一度上演过市委市政府领导倾巢而出到全国各地招商的火爆场面,法官招商更是引起不小的争议。蓝绍敏对此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全员招商有必要,但高点定位和高压政策会导致两种可能:一是压力确实变成了动力;二是投机取巧,不加油光加水。因此需要在政策上不断地进行优化,最典型的是去年下半年,宿迁取消了对财政收入的刚性考核。

  “取消以后,我们去年完成财政收入增长是17.1%,在全省掉到了第三,今年1月份只增长了9.1%,变成了倒数第四,但我心里很踏实,为什么?我问了一下,今年1月份,因为酒的税没有入库,其他的收入增长22%,反而是近三年来的历史新高。”蓝绍敏笑着说,“酒的税收去年入了6个亿,今年没有入库,没入的原因是我想把这个作为一种压力测试,一方面看看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看看大伙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

  除此以外,还有推进产业发展的转型、城乡统筹的转型、推动政府正能量的转型以及民生改善制度转型。

  “宿迁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地区,在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转型上,做了5件事,”蓝绍敏说,“现在我更加坚定不移,这个事儿做得对!”

  宿迁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目前面临的环境,与苏南等发达地区上世纪80年代发展工业时土地、信贷、环保等政策都相对宽松的背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实践证明,宿迁作为江苏基础最为薄弱的地级市,17年来能够走出一条跨越发展之路,靠的就是改革与创新。宿迁改革的重点是要立足瓶颈破解、注重优势再造。宿迁不沿江,不靠海,不通高铁,在这样一个地域背景之下,如何再造发展优势,关键就是破解发展的瓶颈。

  “改革是我们永不停步的事。宿迁是一个以改革著称的城市,改革是我的灵魂,我的血液。未来宿迁面临的发展机遇,其中最重大的,就是改革的机遇。”蓝绍敏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