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城市化潮流中城外的人想涌进大城市城里的一些人却想要离开
出城记
  风景秀丽,民风淳朴,遗世安静的边远小镇或乡村,对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东方IC供图
  在寒露(右,左为其爱人李辉)看来,离南京远了,离自己的心近了
  因为越来越商业化,一些昔日的“出城者”开始离开丽江古城 本版除署名外均为现代快报记者贾磊摄

  城市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城市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巨无霸,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依附城市,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厌倦了城市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无助感,开始谋划逃离城市或者说大都市,他们希望在一些相对安静的小城、小镇和乡村停下步子,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在此安身立命,但是至少有了一个可以完全放松、自由呼吸的地方。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罗大佑的家,而在南京,在北京,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收拾行李,走下电梯,走出城门,走进或近或远的小城和乡村……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

  离开南京,在苍山脚下的桃花源安身立命

  在大理住了一宿,寒露就决定把自己微博的名字改成“寒露的银箔泉”,在她看来,之前的生活再风光,也比不上苍山脚下这个小院子里的一汪泉水。丈夫李辉支持她,甚至连夜就把电话打回了南京,要尽快把房地产的生意盘出去,把资金抽调来这座云南的边城。

  对于他们的雷厉风行,朋友们好生羡慕之余也有些不解。“你们怎么能放得下的?”不断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寒露两手一摊,“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放不下的!”她这样反问。

  如今,寒露和她的银箔泉在大理已经极有名气,诗人聚会,酒友聚餐,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是这里。

  

  “在城市,看谁都像敌人”

  上午10点,阳光填满了这处位于苍山脚下的院子。有的客人已经起来了,沿着铺满碎石子的道路上山,或者走向了山下的大理古城;大部分客人和主人尚在睡梦中。院子里安静极了。

  这让人有足够的闲暇来打量这个院子——院子的大门开着,却没人看守。院子很大,竹丛野花的间隙中,有几条小路曲折蜿蜒。院中的房子,大多是白族的传统建筑,飞檐串角,白色的墙壁上画着花鸟山水。木质的门头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为了享受阳光而特地改造出的大玻璃窗,则充满了现代感。院子的一角,是正在潺潺流水的银箔泉,乡民们说,它从明朝时就存在了,一直是古城和下关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这种生活已经千百年了,少有变化。

  通过预留的沟渠,泉水往山下流去,偶尔与水中的石头撞击,会叮咚作响。在院子里散发着原木香味的椅子上坐一会,懒洋洋的不想动时,则会听到更多的声音。

  有风吹过野花,花粉洒落进大地的声音;有阳光晒着树叶,它舒服地卷曲着的声音;有桌上的书页被翻动的声音;也有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寒露和丈夫李辉恰恰是听从了这声音才决定留下来的。

  寒露曾经是南京一家知名杂志的编辑,丈夫李辉也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们在南京的新街口和锁金村都有房产,开的车也价值不菲。在常人眼中,他们算得上成功,但他们却一直想要逃离城市。“除了糟糕的空气、水和食物,我们在城市甚至得了路怒症。”寒露夸张地打着手势,“相当长一段时间,看谁都像敌人。”

  打定主意逃离城市后,这对夫妻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之旅。一开始,他们并不成功,在皖南,他们厌烦了淳朴不再后的市侩气息;在丽江,他们又觉得那里“过于商业化”了。

  当走到大理之前,他们几乎要放弃了,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银箔泉。

  

  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

  占地七亩的院子里,有14间客房,在旺季时供不应求,但只靠客房收入,远远收不回成本。何况这对夫妻根本不像生意人——他们计划着空出一间大屋,免费让青年艺术家居住,只要他们能在此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们拒绝着那些生冷不忌的客人,甚至把两个带着艳遇回来的客人逐出院子;他们欢迎一切言语投机的朋友,只要来了,就泡茶倒酒……

  要知道,当初他们可是花了相当大的代价才租下这个心仪的院子。“这真的没什么关系。”寒露扳着指头说起了自己得到的好处,温暖的阳光、洁净的空气、一个四季如春的院子、节奏缓慢的生活以及一个多活20年的机会。而李辉的路怒症已经好了——虽然大理大多数的公路限速40公里/小时,但极少有人会在路上鸣笛催促。夫妻俩拾起了青年时曾经喜爱的诗歌,又拿起了写毛笔字的笔。

  更何况,他们还结交到了众多新朋友。虽然仅仅开张半年,但“寒露的银箔泉”已经成了附近“出城族”的聚集地。

  先于他们定居大理的诗人潘洗尘就常带着家人过来吃火锅和烧烤;画家叶永青在银箔泉参与了央视的诗歌主题拍摄;当地的行吟拳师生子定期来到银箔泉传授陈氏太极72式;诗人、翻译家树才在银箔泉举行了签名赠书仪式……

  每天,寒露总是懒洋洋地醒来,然后,泡上一壶茶水,拿起一本新书,手机丢在一边,电脑更是只在需要时才打开。当初,他们为这种“不被工具控制的生活”适应了大半年,如今,他们却乐在其中了。

  前几天,李辉回了一趟南京,在电话里,他告诉寒露,“城市里灰蒙蒙的,一刻钟都呆不下去了。”

  身处“边陲”,既知北京,也晓雾霾

  喻尘的“尘上小栈”在丽江白沙,距玉龙雪山不过10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他每年有一半时间来到这里,过另一种生活。

  便捷的交通与网络,让这位当代“隐者”过着与古老的隐者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喻尘可以在微博上发表对时事的看法,也可以为自家后院的树丛中偶尔发现的一个石榴欣喜。

  

  北京之外,需要另外一个家

  相比起名声在外、游客众多的丽江古城,白沙古镇要原生态得多。镇中古老的街巷,大多铺着从附近山上采下的碎石子,时光的侵袭下,圆润光滑。纳西族的老人坐在街边,交谈或者只是闲坐,看到有人拍照时,他们尚不能适应,大多数会对着镜头摆摆手,示意游客走开。从雪山上流下的溪水穿城而过,让这个有些干燥的高原小镇多了些湿润的气息。

  喻尘的“尘上小栈”位于镇子的一角,大门对着一条只能容行人通过的巷子,背后则是一片山田。

  坐在这间客栈的阳光房里,能直接看到更远些的玉龙雪山,富含矿物的山头上白雪皑皑。喻尘窝在沙发上,一只手拿着一只刚刚从后院果园里摘来的梨子,一只手抱着一本罗伯特·波西格写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稀疏的胡茬,短发,居家的T恤和短裤,这位前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的灵魂人物看起来随性极了,丝毫没有当年采写河南艾滋病村、在微博上针砭时弊的锋芒。

  看起来,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另一个角色——云南一家小客栈的老板。

  “在这里,比在北京舒服得多。”喻尘说,两年前,他走到了白沙,当时以还算便宜的价格拿下了这个院子,花了半年时间,他把这个原本有牛棚、果园的院子改造成了一个客栈。

  虽然在北京的房子跟这里差不多大,但喻尘和妻子更喜欢这个院子,一有时间就会回来,每年差不多能在这里呆半年。

  “这里有充足的阳光,要知道,只有在玉龙雪山缺雪时,这里才会降水。这里有新鲜的空气,城市里却一年到头也看不到蓝天!”喻尘说。

  实际上,喻尘和妻子的工作都很忙,出差乃至出国是常事。他们把另一个家安在这个边陲小镇,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寄托。

  

  工作的给工作,生活的给生活

  在阳光充足的客厅里,喻尘不愿意再聊起工作中的那些往事,他说,工作的给工作,生活的给生活。

  他会花一下午的时间 ,聊客栈里的狗“掏心掏肺哥”的故事;会带着客人的孩子上街卖自家种的梨;也会一整天不说话,泡茶,读书,在后院果树丛寻找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石榴。

  当然,因为与媒体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喻尘必须两地奔波,也必须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会在上面关注尘肺病人,关注雾霾……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有些分裂,但当事人却有些乐此不疲。在他看来,这处桃花源是自己改变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却不是让自己封闭于世外的所外。

  尘上小栈正在装修的客厅里,喻尘和妻子商量着,装一个投影仪,时不时的,可以在这播放一些独立电影,还可以组织一些沙龙,讨论时事、艺术与生活。

  以前的隐士可能会在桃花源里过一些“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生活,可能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但对于当代的隐居者来说,这样的生活显然远远不够。

  出城之后,是造城,也可能是毁城

  从丽江到大理,直线距离不到180公里,坐动车穿越一个个隧道和山间的坝子,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在文艺青年的眼中,这两个地方都是必须去一趟的边城,但对于出城定居者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终点。

  名声在外的丽江古城因为商业气息日渐浓厚让许多人感到失望,倒是原来名声不彰显的大理,带给人惊喜。这两座存在千年的古城,经过“出城者”的打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城市。

  “人们总在寻找桃花源,又亲手毁掉它。”有人这样形容“出城者”的“造城运动”。

  

  醒来的古城

  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很早以前以丽江、迪庆的生活写下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但丽江的苏醒与出彩,与此无关。

  丽江的出租车上,纳西族驾驶员和师傅说,没有那场地震。就没有这么多人知道丽江,丽江就不会成为旅游城市,也不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他口中的地震,发生于1996年2月3日,当时,没有被灾难毁坏的木结构纳西族民居,震撼了来自国外和国内的救援者。

  跟随救援队伍进入丽江古城的人们发现,这里除了木质民居,还有秀美瑰丽的自然风景,有古老神奇的纳西文字,有完全不同于外面世界的神秘风情。

  外来者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欢上这里。最早的外来定居者是一批户外玩家,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从原住民手中租下院落,开客栈或者自住。当地居民对他们也很欢迎——对于外界来说的低廉价格,已足够去盖一座新房,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了。

  

  被伤害的城市之心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面积、人口,甚至便利的交通都是不够的,城市的文化,才是城市的核心。

  历经沧桑的丽江当然有自己的文化——这里的黑龙潭是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纳西先民临水而居,因水创造了自己的宗教。纳西族在水边祭祀自然神署神。纳西族人的哲学是尊敬大自然,他们祭天、祭署(自然界),不捕杀有孕的动物,爱惜水源,保持水源的洁净。他们致力于香格里拉精神——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近乎原始的文化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却缺乏让人定居于此的欲望。

  于是,最早的外来定居者们,开始渲染另一种新的丽江文化。“因为迷恋上了丽江的柔软时光,喜欢丽江的宁静与休闲,所以选择了在这里安家……”“读书轻谈,养花品茗,丽水传情,悠然自得……”“丽江就像一棵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只向往在这棵树上停歇的鸟儿……”

  在如今丽江古城的大街上,这种“文艺”且“小资”的言语随处可见,它们是最早的出城者给丽江留下的痕迹。而这样的描述,也确实吸引了外界对丽江的目光。再后来,“艳遇在丽江”经口口相传被赋予给了这个城市。到了这时,丽江虽然还叫丽江,但已是一座迥异的新城了。

  

  出城者再度出城

  走在丽江古城的街头,满大街都是标榜特立独行的商铺、标榜自己有着最柔软时光的客栈、音乐震天灯红酒绿的酒吧。但实际上,每一家都差不多。“现在的丽江,已经跟当初不一样了。”在2007年转让了自己客栈离开丽江的江苏苏州人林子说。

  如今的古城内,随处可见客栈转让的广告。在最繁华的四方街附近,一个数平方米的小房间,转让费是25万。“这个转让费根本不可能靠正常经营收回来。”林子说,转让的价格越来越高,这说明如今到丽江古城的出城者大部分都是投机分子,他们来此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如今的丽江,范围比原本持续了千年的古城更大,城市里道路宽阔,高楼林立,满大街是时尚的品牌。丽江城区的房价已经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而这里大部分居民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500元左右。

  在《消失的地平线》里,作者预言,偏僻的香格里拉最终被污染。现实已经在向预言靠近。在一些曾经的逃离者看来,这个城市看起来跟自己当初逃离的那座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在2006年左右,大量的出城者再次做了出城者,从丽江逃离。

  大理

  当人们都赞它

  它就危险了

  “人们总是在寻找桃花源,最后又亲手毁掉它。”在新的出城者中,有人这样感慨。

  不是所有人有“自己才是污染源”的觉悟,大部分人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对当地的责任感。于是,人们开始向更加偏僻,更加幽静的地区转移。

  束河、和顺、西塘、南浔、婺源……一个个古镇被发现。而只有大理看起来稍微好些——它比丽江还要早开发些,却还没有那么商业和功利。

  法国人罗宏 1992 年第一次来大理,那时古城只有两家旅馆、两个酒吧、一间餐厅、一个按摩房、两间裁缝铺。他在街上吃了碗米线,只要三毛钱。他决定将大理当作其旅行中转站。之后他长居大理20年,为大理带来了真正西式的咖啡馆。英国人斯考特和卡尔2003年第一次来大理,他们遗憾大理没有真正的俱乐部文化,于是开了“坏猴子酒吧”,这里成为大理的嬉皮士圣地。 于丹2013年第一次来大理,一见倾心。不到三个月时间,她再次归来。“有一些地方,一旦相逢,就会刻骨铭心,让人不断想要归来,想要反省,想要把此地作为家园。”她更决定在此创办大理书院,传道授业解惑。

  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满街也都是商铺和客栈,奇怪的是,这里尚能感受到“自在”和“正大光明”。“这要感谢当地人和当地文化。”一位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出城者说,这是他走了许多地方后,第一个“出城文化没有污染当地,反而被当地所同化的”所在。

  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地理位置优越——洱海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了充足的食物,苍山则挡住了北方的寒风和刀兵;元朝时,南征的蒙古人和明朝时南迁的汉族人给这里的白族人带来了兼容并蓄的文化和宽广的胸怀;自古富饶的环境和从南诏古国开始的悠久历史,让大理人充满了自信;“大理王朝22代国王10位出家为僧”,佛教文化让人更加豁达。

  “大理人从不‘豁着’外地游客,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不止一位外来的大理人会说这句话。一个小故事也在他们的口耳之间广为流传:一位卖菜的老人,把肩挑的菜卖完后,才卖了40元,他肯拿出其中的一半,去买几天就会凋谢的鲜花。

  豁达的大理,成了许多出城者眼中的梦想之地。只不过,这个梦想之地也在渐渐被破坏。实际上,正是越来越多的赞誉,把大理放在一个危险的境地。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了洱海边的土地,在那里建造起带着大玻璃窗的别墅。”云南画家叶永青说,这些开发者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洱海虽然美,海上风却厉害,本地人都知道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