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7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南京84岁“传奇奶奶”赵志坚
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
  赵志坚老人带头捐建的志坚路 现代快报记者 林清智 摄
  赵志坚
  离休干部,女,84岁,原名赵安庆,原籍丹阳,从小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被地下党营救出狱后,改名赵志坚
  
  1949~1958年
  在丹阳县委会工作
  
  1958~1965年
  在中航工业哈飞公司工作
  
  1965~1980年
  在中航工业郑飞公司工作
  
  1981年 离休
  
  1997年 搬到南京定居

  ■得知老家修路缺钱,她二话不说就送了5万回去

  ■保姆才来几个月,她就劝人家别干了,还帮忙找工作

  ■家里访客很多,大部分都是她帮助过的人

  江苏丹阳市埤城镇,有一个在烂石山脚下的自然村。6年前,原本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了水泥路。这条水泥路是家住南京秦淮区淮海新村的赵志坚,带头捐建的。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她做的好事中,捐资修路只是“沧海一粟”。多年来,她走到哪都做好事,因为太低调,社区主任走访她十来年,直到最近才发现她的“秘密”。

  现代快报记者 钟晓敏 林清智/文 施向辉/摄(除署名图片外)

  当大多数人都把聚财看成是大本事时,有多少人会发现,“散财”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本事?

  赵奶奶实在是有智慧,会花钱,因为她把财富变成了低调的爱心,用来改善身边人的生活,而又源源不断地收到回报——一封来信、一碗水饺、一个红包,她的世界依旧那么朴实,可又变得越来越富有。

  “路通了,我走路也方便啊”

  带头捐款修路,村里有了“志坚路”

  “我们社区有位老太太,看上去很普通很朴素,却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昨天,南京市秦淮区淮海路社区主任周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她所说的老太太,就是赵志坚,今年84岁。在淮海路社区住了十来年,周蓉不止一次跟她打过交道。大家的印象中,老太太非常和善,却没想到她会捐5万元给家乡修路。

  记者慕名上门拜访赵奶奶,提起她捐钱修路的事情,老人直摆手,说:“这都是小事情。”

  她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那是2008年的事。当时,她打电话回家乡,得知烂石山脚下的自然村村委会想修路,但资金不够。第二天,她就让人开车送她回去,捐了5万元。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前往丹阳,找到了她带头捐建的路。这是一条水泥路,位于丹阳市东北郊,道路宽约两米,可容一辆小型汽车出入。路口竖着一块牌子,上书“志坚路”。

  “ 路通了,发展就快了。”村民赵大妈充满自豪地说,“这条路是我们村民自己出钱修建的。”

  “以前这条路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住在路两边的居民每次出行都非常不方便。” 一位叫赵宇康的组长告诉记者,老太太将5万元送到村里时,村主任、支书都不好意思,因为此前村里修水库和电灌站她已多次捐款。支书退还给她,她生气了,把钱又重重放下:“村子也是我的家,我都78岁了,村里路通了,我走路也方便啊!”

  在她的带动下,烂石山脚下30多户村民又凑了16万元,修起了这条约1.5公里长的水泥路。为了感谢她带头捐资的义举,村里特地将这条路命名为“志坚路”。

  “你先给孩子用药,我以人格担保,一定会给你钱”

  拿出所有积蓄,救了战友的孩子

  采访中,记者发现,赵奶奶不仅仅是带头为家乡修了一条水泥路这么简单。这位老太太,无论走到哪,都做好事。

  在她家中,记者看到厚厚一叠照片和信件,是她的战友金永庆寄来的。原来,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赵志坚在中航工业的哈飞公司工作,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时,曾给金永庆的儿子资助了一笔救命款。

  当时,金永庆出差,他8个月大的儿子患了肺炎,非常严重,送到医院都被拒收。赵志坚求医生救救孩子。医生告诉她,可以试试一种进口针剂,就是价格太贵,70元一支,要打4支。“你先给孩子用药,我以人格担保,一定会给你钱。”她拿出所有的积蓄,垫付了医药费。战友一直念着这份救子之情,每年都会将儿子的照片寄来给她看。

  在赵奶奶家里,还有很多四川康巴藏区贫困孩子的照片,这些孩子也是她帮助的对象。2003年冬天,她和朋友去藏区旅游时,见到几十个孩子,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袍,端着青稞面粉,每个人碗里倒上酥油,用小手捏成糌粑,就是一顿饭。“在一个藏族同胞家,我还看到了一对可怜的祖孙。”她说,那个家非常破旧,寒气从门缝中钻进来,冷得人直抖。而这家人,只有一床破被子。她当时就脱下羊毛裤,给冻得发抖的老阿妈穿上,又掏了些钱给他们。

  回南京后,赵奶奶每年都坚持给藏区的同胞寄钱。“她还给他们寄衣服。”保姆王秀琴说,2014年春节前,赵奶奶又给孩子们寄去了棉被和衣物,“有一对曾受过她帮助的教师夫妇,也捐了两大包。”

  “你还这么年轻,应该有更好的前途”

  照顾她的小保姆,在她帮助下成了白领

  “赵奶奶人很好,对我就跟自己的女儿一样。”采访中,保姆王秀琴不止一次这么说。王秀琴介绍,她是去年10月份来到赵奶奶家里的,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她对赵奶奶印象非常好,说她“很随和,非常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

  王秀琴的老伴,想到城里来打工。赵奶奶知道后,就让他住到自己家来,包他吃住,还托人帮他找工作。王秀琴过意不去,想给房租,赵奶奶却说:“给什么呀,不用!”

  赵奶奶的房子很大,160平方米。除了给保姆、保姆的老伴一人一间之外,还有一个人在她家长期居住。这个人叫小杨,7年前从农村老家来给赵奶奶做保姆,几个月之后,赵奶奶说:“你还这么年轻,应该有更好的前途,不能做保姆耽误了一生。”

  赵奶奶帮小杨张罗工作,后来又鼓励她自学考试,如今小杨已经拿到大学文凭,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成了小白领。

  小杨和赵奶奶的感情,没有因为雇主关系的结束而中断。这些年来,她一直住在赵奶奶家,陪伴老太太,老人不肯收房租,她就不时帮忙交个水电费,春节还给老人包个红包。

  赵奶奶家里不仅“房客”多,访客也多。“隔三差五,就有人来看她。”保姆王秀琴说,前天有一对教授夫妇送来水果,昨天又有一对夫妇包了饺子送来。

  这些来拜访的,多半都是赵奶奶曾经帮助过的人。

  给她送水饺的夫妇,是她11年前住山西路时认识的,当时这对夫妇男的下岗、女的患乳腺癌,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大学,经济很困难。她知道后,就资助他们,直到孩子大学毕业。现在,这对夫妇已经退休,儿子也做了工程师,生活改善了很多,但他们没有忘记赵奶奶的“滴水之恩”。

  “那个时候,我就想让更多人不再受苦受穷”

  她说,自己一直在朝65年前定的目标努力

  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赵奶奶都轻描淡写:“这是我应该做的。”

  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受两个堂哥的影响,很小就参加了革命,一直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3月的一天,她按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去做迎接解放军渡江的准备工作时,不幸被捕。

  “他们看我个子小,以为我年纪小好对付。”赵奶奶告诉记者,当时自己遭到严刑拷打。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把她吊起来,用皮鞭抽打。后来看她嘴巴实在太硬,就把她架上老虎凳,威胁她:“看你小骨头硬还是老虎凳厉害。”最终,他们弄断了她一条腿,至今仍行动不便。

  被捕的一个月里,她多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我本来的名字叫赵安庆,被营救出去之后,县长来看我,说我意志坚强,让我以后就叫志坚。”赵奶奶说。

  “那个时候,我就想让更多人有白米饭吃,有新衣穿,不再受苦受穷。”赵奶奶淡然地说,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朝自己定的目标努力。

  最近,她还想给家乡再捐一笔钱,为建烈士陈列馆出一份力。“我年纪大了,不用花什么钱,子孙都不用我操心。”她说,经济上她一点压力都没有,儿女还给她钱,“我不肯要,他们还是要塞给我,让我捐出来做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