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老布什访华期间想去韩叙墓献花
  韩叙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全家福,1988年摄于哈佛大学
  1950年,韩叙和葛绮云的结婚照
  韩叙生前用了几十年的公文包
  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时的韩叙

  1993年11月,韩叙陪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李瑞环出访南亚三国时,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当时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用随身携带的药物控制了一下。不过同事们发现他变得比以前容易疲劳,一次开完会时,甚至没有力气从椅子里站起来。

  大约一个月以后,韩叙的鼻子常常流血不止,继而又开始腹泻和发烧。1994年2月,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

  韩叙将病房当成办公室,当他以为身体渐渐好转的时候,当他满心期待4月底出院的时候,事实上,他的生命已经猝不及防地走进了倒计时。

  最后的日子

  忍着剧痛做了长达1.5万字的工作报告

  1994年5月3日早上,医生在做每天的例行检查时第一次发现韩叙出现了腹水,医生要求韩叙取消两天内的大部分活动,但韩叙忍着剧痛出席了对外友协全国理事会,做了长达1.5万字的工作报告,还在友协成立40周年的招待会上热情致辞。他想履行完自己作为会长的职责,以此结束自己的任期。

  当韩叙在大会主席台上出现时,他的病容令同事们大吃一惊。他连最后一点力气都用来做报告了。

  美中友协前主席佩斯塔纳是韩叙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客人,他曾经于5月下旬率领一个由12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北京,这是他的第25次中国之行。韩叙宴请了他和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并且在祝酒时赞扬佩斯塔纳是中国人民“全天候”的朋友,因为他一直致力于在年轻人中为中美友好事业培养接班人。佩斯塔纳非常感动,他们亲眼看到了韩叙是如何对待老朋友的。

  但就在当天,与会的同事们发现,韩叙谈话时已经不像平时那样兴致勃勃,而是非常疲惫。因为身体原因,韩叙婉言谢绝了美国前总统卡特请他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研讨会的邀请,为此他深感遗憾。

  住院期间,还记挂着要写回忆录

  “韩叙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即使在医院里也还是这样。一边输液,一边看文件,医生限制他看文件,他就练习写毛笔字,他的字跟作风一样,一丝不苟,认真有力。”葛绮云回忆起韩叙最后的日子,眼神里掩藏不住忧伤。

  韩叙生命中的最后一周,腹水使他感到腹胀难耐,几乎不再排尿。此外,他每次进食之后都要剧烈呕吐,常常会因为缺氧而无法入睡,但尽管如此,他在白天还是会强打精神与前来探视他的朋友们交谈。

  “等病好了以后我要写回忆录。”在他去世前几天,韩叙还这样说。其实,他在住院初期,已应邀拜读了礼宾司同事李天民的著作《现代国际礼仪知识》,并为书写了序言。他对自己的病是持乐观态度的。他总是以坚定的口吻对医生们说:“我是充满信心的。”即使在发现腋下有淋巴结后还是这样说。可是,他的心愿最终没能实现。6月份,腋下发现的淋巴结,被怀疑是恶性肿瘤。

  在最后的两三天里,韩叙已经没有力气下床,不过他仍然没有放弃写日记。“5:30起床刮胡子,刷牙。6:00护士来空腹抽血……”这是他人生中留在日记本上的最后几行略带颤抖的字迹。

  韩叙去世后,从美国来的函电,包括两位前总统、三位前国务卿、两位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四位前驻华大使以及现任国务卿等政府高级官员。

  基辛格评价:韩叙是个非常优秀的人

  1998年,基辛格第30次访华,朱镕基总理在钓鱼台为他举行了一个宴会。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曾说起这样一个细节。当他们提到基辛格的访问次数时,基辛格说:“我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访华了,是不是韩叙有记载?”刘华秋告诉他:“的确是这样的。”“韩叙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基辛格说。刘华秋注意到,他的眼睛里已经含满了泪花。

  一年后的春天,当布什夫妇访问北京时,刘华秋去机场迎接,和他们之间也有过一次关于韩叙的对话。当时正好是清明节前后,第二天早晨刘华秋陪布什夫妇吃早餐时,他们说:“现在是你们的清明节,我们想知道韩叙的墓在哪儿。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到他的墓地去献花。”当时在座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们对韩叙很有感情。

  韩叙走后,葛绮云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和子女:“你们的爸爸总是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天差不多完成两天的工作,所以他不止活了70岁,而是140岁。”

  记者手记

  一辈子只拍了一张全家福

  做记者6年的时间,接到这一次的采访任务,坦白说,心里是有点忐忑的。外交官,令人充满遐想的职业,庄重而神秘。

  因为距离的原因,和韩叙夫人葛绮云前期所有的交流只能通过电话和信件往来。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了解,在听取了采访意图,和收到寄往北京的《现代快报》时,她与我确定了去北京的采访时间。她还特意邀请了曾经与韩叙共事过的9位外交官。等到见面聊天时,才意识到今年是韩叙大使去世20周年。葛绮云感慨地说,冥冥之中,这是一种缘分。

  出发那天是2014年新年的第二天,从南京坐高铁抵达北京,按照葛绮云事先在电话里细致地指路,我在当天下午3点走进了韩叙大使生前的居所。

  因为从书上看到过葛绮云过去的照片,进门后我一眼就认出了她。她从房间里走出来,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不像87岁的老人。还隔着一段距离,她就伸出手来,把我迎接过去:“终于见面了,辛苦你了!”她始终笑着,和蔼慈祥。然后把我引到一个小间,“你可以在这里换一下衣服,让自己舒服一点。”

  此时,葛绮云请来的两位客人——韩叙大使礼宾司的同事唐龙彬和马保奉,已经在会客间就坐。她热情地把我介绍给他们,第一天一直聊到了夜幕降临时。

  结束后,葛绮云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第二天要见到的七位外交官,他们是韩叙大使在驻美联络处和驻美大使馆工作时的同事。为了让我提前认识他们,她在纸上写好了他们的名字和职务,同时还有第二天的采访时间和安排。她还悉心准备了很多资料,每一份上面都写着“惠存”,称呼我为“同志”。 我想,这就是外交工作者的风范吧。

  第二天见面时,葛绮云跟我的握手礼已经换成了拥抱礼。我感受着老人臂膀的力量,非常温暖。不过一下见曾经担任过我国驻外大使、公使、参赞或总领事的七位外交官,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们可是外交场合唇枪舌剑的人!坐下来面对面聊天,才发现自己多虑了。他们风趣、幽默、平和,常常开着小玩笑,一下让气氛轻松起来。而对这次采访,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很多人自备小纸条,俨然保持着当年严谨的工作作风。其间,葛绮云一直是倾听者的角色,偶尔聊上几句。

  除了历史洪流中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大家也聊了一些零落的小事情,但就是这些片段让韩叙大使的形象在我眼前生动了起来。

  韩叙离开以后,人们一直在思考他的成长,是怎样的轨迹让他变成了那样一个人?一般说来,与家庭背景和经历分不开。而韩叙的成长,则是靠早期解放区部队锻炼以及外交部的历练。

  同事们说,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周总理的影响,韩叙的一生成就得益于总理的言传身教。总理说,外交无小事。工作中的韩叙,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也处处在向周总理学习,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家属谋福利。他生活简朴,从礼宾司时期就陪伴着他的公文包,一用就是几十年。

  当葛绮云指着放在柜子上的那张1988年摄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全家福告诉我,这是一辈子一家人拍的唯一一张全家福时,我愣了许久。难怪韩叙的女儿说,爸爸是属于工作的。他的一辈子都献给了挚爱的外交事业。

  可大家也悲伤地想到,正是韩叙这般辛劳,他的身体才会被透支,最后带着遗憾离世。70岁的人生,足够精彩,可也太过短暂。

  如果韩叙大使还活着,看到中美关系这20年的发展,该有多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