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观察员 伍里川
每次有“公务员该涨薪”的论调出来,质疑声就没断过。
这其中,“眼红”者还真不少。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高。至于总体收入“高”到什么程度,那只有“天知道”了。从正式的渠道里,人们是无从知道公务员到底能拿多少钱的。
“意外情况”发生了。
2月10日下午,一个含有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的网站遭网友围观。因其查询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很快有网友从该网站查到该市各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工资,发现绝大多数在2001至4000元之间,以致有跟帖者大呼意外。
实际上,数据是一方面,“感受”是另一方面。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蕲春县株林镇党委书记陈菊珍日前谈到待遇时曾抱怨,作为一名正科级干部,每月工资2400元,“现在,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
这一说法同样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解决争议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工资公开。
这样的看法,也在媒体上呈现。
解放日报有一篇题为《公务员收入脱敏还得靠公开》的文章提及:公务员工资到底是高还是低,实际上已经不是问题的核心。如何让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才是为公务员收入“脱敏”的关键。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赵强则认为,“公务员工资公开不能靠偶然”。作者说:冷水江市的大部分公务人员也许应该感谢这次“偶然”的薪资公开——大多数围观的人,也算是了解了公务员工资的一些真相,从当前的舆情反映来看,这种“曝光式的公开”,收到的“释疑”效果不错。
这种意外“公开”的数据,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实,人们也在追问。《争论公务员工资高低,得找准参照物》,工人日报的这篇文章提出的“参照物”,与普通人群的收入有关。
名义上的收入,确实,每月2400元的“书记工资”,还不如很多打工者。能吃苦的建筑工人,每月拿到的也会超出这个很多。但是,能这样比吗?这样比公平不公平?公道自在人心。
评论人朱昌俊则在《公务员待遇合理性在“工资高低”之外》一文中发问:公开公务员工资账单或许并不难,难的是,即便是工资账单全部公开后,又如何确保让民众相信在工资之外没有其他灰色收入?
毫无疑问,比工资高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公开。
显然,公开是第一位的。公开是解决一切疑问或问题的前提,没有公开,就无从谈得上有实际意义的比较。没有公开,也就无从谈起公平。
一次“意外”的公开,毕竟范围很有限。然而,它击中了人们内心的愿望:公务员的薪,不该一直神秘下去。“意外公开”的意义,在于唤醒了一种制度上的“可能性”。公开虽然会带来新的喧嚣,甚至更大的争议和不信任,但是公开至少是一个开始,从公开到公开,将令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慢慢消解。这次“意外公开”之后,有一些网友对相关公务员的“低工资”表示同情,这也证明,偏见也可以消融。前提是唯一的:公开。